
勐罕镇政府工作报告
- 作者 :景洪市勐罕镇人民政府
- 来源 :景洪市勐罕镇人民政府
- 访问次数 :
- 发布时间 :2017-12-10 15:37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凝心聚力,圆满完成第六届人民政府目标任务
2013年至2016年是本届政府的四年任期。面对组织的重托、人民的期盼,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带领全镇人民,积极应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稳增长、建生态、促改革、扩开放、补短板,以坚实的步伐、厚实的业绩,圆满完成了第六届人民政府各项目标任务。
这一届,聚精会神抓发展,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全镇生产总值由7.02亿元增长到11.14亿元,年均增长12%;其中一、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分别达到4.08亿元、2.07亿元、4.9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6%、17%和17%,三次产业构成比由45.73:15.73:38.54调整为36.6:18.6:44.8;农村经济总收入由3.61亿元增长到5.53亿元(预计),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由8421元增长到14127元(预计),年均增长14%。
这一届,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广大农村展现新面貌。农业工作成效显著。贯彻落实强农惠民政策,发放惠农资金170.8万元。橡胶和香蕉产量分别稳定在1.2万吨和10.2万吨,支柱产业稳步发展,冬季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农村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畜牧业从传统粗放养殖逐步向标准化养殖过度,畜牧养殖观念不断转变,规模养殖、特色养殖正稳步推进,登记成立专业养殖合作社9户,特色养殖户5户。畜牧、水产生产发展态势强劲,存出栏、产量持续增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整村推进取得实效,实现辖区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加强肉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了肉食品食用安全。120万元山地鸡养殖项目建成并通过省级验收,能繁母猪保险全面覆盖。新农村建设持续深入。抢抓云南省实施“兴水强滇”、“兴地睦边”等发展机遇,兴起农田水利建设新一轮高潮,投入资金800万元完成“五小”水利、关罕小坝塘建设工程,投入水利建设资金451.2万元,解决了曼养、曼么新寨、勐波等35个村小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完成766万元的曼纳、曼列、曼养、帕迁、浓戏怀等5痤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380万的大沙坝曼脑、曼飞龙片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完成40万元的曼洪阁、曼法龙河道治理工程,完成30万元的曼迈龙、曼那、曼秀水库坝顶路面硬化工程。完成“兴地睦边”农田整治3万亩,新增耕地面积7千亩,全镇水利化程度提高到 60%。实施了14个试点村建设;积极争取“以奖代补”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总投资4000多万元,村内设施进一步加强,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这一届,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基础得到新提升。道路交通建设稳步实施。景宽公路建设工作进展顺利,预计上半年景洪至勐罕段将实现通车;小磨高速公路勐罕段征迁工作完成;橄榄坝至景哈澜沧江大桥一期征地拆迁工作顺利完成,施工环境不断优化;玉磨铁路勐罕段已实现全线供地任务,勐罕镇至关累公路拓宽工程顺利完成,曼么建制村通畅工程正在实施,完成全镇农村路、自然村“村村通”工程26.8公里。勐罕的区位优势将大幅提升。产业项目快速推进。投资近30亿元的明宇版纳四季国际度假区已完成一、二期征地工作,并完成16亿元投资;总投资7500万元的早晚街项目已基本完成,预计今年将实现工程验收及农贸市场搬迁;总投资为7000万元的园丁小区项目现已完成一期项目建设,2016年10月份已交房;总投资8600多万元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已顺利完工,并完成综合验收,目前正在进行审计结算工作;规划面积为 150多公顷的傣族园提升改造项目已开工建设。
这一届,实施生态立镇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完成国家级、省级公益林2.2万余亩,累计兑现生态效益补偿资金80多万元;大力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对全镇2400余株古树名木实施信息采集工作,特别是通过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曼远村小组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确定为云南省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资金支持项目(曼远傣族竜山自然圣境保护示范点),群众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使全镇森林覆盖率达81.5%。实施“撤墙见绿”工程,大力种植热带花草、水果及经济作物,加快推进生态庭院、生态村寨建设,呈现出“村村绿树掩映,户户花果飘香”的生态景观。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2013年我镇在顺利完成曼嘎俭村环境综合整治连片治理项目的基础上,又争取中央环保资金500万元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镇推进项目,为5个村委会配置7辆垃圾斗专用车和46个村寨配置150个垃圾斗等一批垃圾收集清运设施,新建了4个污水处理系统,2800米排污沟等生态保护设施,基本形成了一套生态保护体系和垃圾收集清运体系,有效解决了农村突出存在的“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杂草乱跺”问题。2016年6月,我镇被授予“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这一届,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民生保障得到新改善。四年来,顺利实施了农村低保提标扩面,共有428人享受农村低保,累计发放低保金300多万元;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农合” 参合率达97.4%、“新农保”完成率达101.49%。教育惠民取得实效,“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得到全面落实,学前教育项目快速推进,“双语教育”、“傣语培训班”延伸壮大。加大民族文化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对傣族章哈、贝叶文化、傣武术、慢轮制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曼听村委会被命名为傣族传统文化保护区,曼列村小组被命名为省级傣武术传承基地,曼降佛寺挂牌为首家傣族泼水节和贝叶文化传习馆。卫生计生惠民政策取得实效,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日趋完善,“单独两孩”政策全面落实,就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实行最严格的责任制网格化管理,登革热、寨卡病毒防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累计完成民居改造及民居抗震、农村危房改造2477户,农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大力实施山区综合开发、扶贫攻坚整村推进扶贫工程,累计减贫52户共188人。
这一届,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平安和谐建设迈出新步伐。构建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镇、村两级综合信访维稳及为民诉求平台,四年来,共受理信访问题、群众矛盾纠纷435件,调处办结423件。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行动,加大安全检查工作力度,环境、道路交通、消防、生产、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安全和应急管理进一步加强。顺利通过“六五”普法验收,依法治镇进程进一步加快。集中开展“缉枪治爆”、“打击黄赌毒”等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民兵夜间巡逻和定期尿检制度,平安勐罕建设取得实效,群众反映强烈的“黄赌毒”等问题得到基本遏制,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年提升。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场群和谐的局面更加巩固。2015年,勐罕镇政府被省政府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这一届,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政府行政能力得到新提高。自觉接受镇人大主席团及人民代表的监督,严格执行各项决议和决定,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58件,办结率达98%以上,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0%,办理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以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厉行“三短一简”,严格上下接待标准,实行会议自助餐,建立廉政食堂,防范和整治“舌尖上的浪费”,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坚决反对“四风”,政府作风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度,认真执行“三公开”和工程预决算公开制度,切实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持不懈抓好反腐倡廉建设,保证了政府工作规范高效运行。
各位代表!
2016年,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下行趋势,我们顶住压力,奋勇向前,顺利完成工作目标。全镇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人均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10 %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 %以上。
(一)基础设施持续完善。以基础设施引领发展,以城镇化承载发展、以招商引资突破产业支撑发展。认真做好项目服务,加快征地拆迁工作,促进重大项目建设快速实施。玉磨铁路、小磨高速公路、景宽二级公路、橄榄坝至景哈澜沧江大桥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快速推进;明宇版纳四季国际度假区、国际风情园、傣族园提升改造、梦回傣乡建设项目等一批旅游地产项目加快实施。新建和续建进村道路硬化5.8公里,完成了曼乍、曼春满、曼峦嘎等民族示范村及传统村落项目建设;继续实施1000万元的曼景村委会山区水利建设整村推进项目,现已完成项目的70%。
(二)乡镇管理日趋成熟。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顺利完成勐罕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镇区四条主街道的美化亮化工程已启动实施;景哈大桥一期回迁房已动工建设;占地近150亩的新行政中心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的征地工作即将启动;旧农贸市场搬迁改造及早晚街新市场投入运行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推行“三清”和“美丽乡村”行动,巩固和延伸城镇精细化管理成效,旅游名镇建设成效明显,农村面貌和农村生活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三)扶贫攻坚扎实有效。对辖区内的贫困户建档立册,并结合贫困户实际制定脱贫服务计划。选派6名扶贫工作队员进驻到两个村委会。制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健全扶贫机制,强化扶贫责任,全力实施扶贫工程。投入90多万元,启动了曼么帕当上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发放猪仔400头,鸡苗1800只,蜂箱80个,饲料30吨;累计投入社会扶贫资金21余万元,减少贫困人口57人,圆满完成了2016年脱贫16户57人的工作任务。
(四)商贸旅游高速发展。借助“一带一路”和昆曼经济带战略,充分发挥勐罕镇区位优势及旅游资源,主动融入半小时旅居经济圈,推动勐罕商贸旅游快速发展。突出“热傣水边”地域特色,加快推进镇域旅游发展。加快推进曼景村“梦回傣乡”项目,现已完成初级规划,启动了征地拆迁工作;江心岛国际风情园项目,已完成征地370多亩。加快提高消费拉动,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加快建立“互联网+”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积极筹建镇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鼓励龙头企业进驻电子交易平台。全镇旅游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源优势得到有效发挥。
各位代表,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镇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镇人民和所有关心支持勐罕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加快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不够快仍然是最大的问题,经济结构单一、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尚未根本改变;二是山区与坝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还很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尤其是脱贫攻坚和山区开发任务艰巨;三是随着旅游小镇建设的深入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压力加大,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日趋复杂,维护稳定的任务越来越重;四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方法不多,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此,我们仍将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开拓创新,与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一届政府的五年任期,是勐罕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也是我们可以大有所为、务必有所作为的黄金期。经过连续不断地做规划、打基础,勐罕积蓄的能量正在逐步释放,发展的优势正在加快转化。只要我们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一鼓作气,以更高的目标、更新的思路、更实的举措谋划好新一届政府工作,就一定能够开创勐罕科学发展的崭新局面。
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生态立镇,旅游强镇,科教兴镇”的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州、市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富裕、美丽、魅力、傣乡、和谐“五个勐罕”,全力打造傣乡风情园,巩固提升国家生态乡镇和国家园林城镇成果,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勐罕建设为生态优美、幸福宜居的“美丽大傣乡”。
全镇要经过五年的努力,基本达到以下目标:全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长10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
(一)推动产业发展,建设富裕勐罕。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继续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现代集成技术;全面落实中央耕地保护补贴,逐步恢复和提高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生产。继续巩固现有宜林胶园,实施海拔1000米以上和条件较差的二、三类植胶区胶园的替代种植,发展珍贵树种、水果种植等。继续以旅游产品需求为导向,扩大种植面积,壮大水果产业规模,大力发展热区农业,大力发展规模化水果产业。继续加大对标准化养殖企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辐射、带动全镇畜牧、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标准化畜牧水产业。按畜禽养殖标准化要求抓好杂交猪、林下土鸡、肉牛冻精改良和种草短期育肥、罗非鱼标准化养殖。突出抓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制定政策标准,鼓励合作社投资兴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实现区域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引导企业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经营,为实现产品外销创造条件。以点带面抓好曼远牲畜养殖专业合作社肉牛养殖,确保标准化肉牛饲养场立项实施。开发特色渔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以黄辣丁、本地江鳅为主的餐饮业,叫响特色鱼宴品牌,带动餐饮服务业发展。继续加强生猪屠宰场监管,鼓励有资质、有实力的企业建办标准化生猪定点屠宰场,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以农户为基础、基地为依托、企业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扶持一批有实力、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加工制造业发展,壮大产业发展规模和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引导,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加快改变农村面貌。继续通过“一事一议”等办法,撬动民间筹集资金,鼓励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加强农村水电路建设,加快改变村容村貌。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以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维护、农村水环境整治为重点,不断提升全镇水利化水平。
(二)抓好项目带动,建设傣乡勐罕。主动融入和服务中央、省、州、市发展战略。加强对外通道建设,积极配合小磨高速公路、玉磨铁路、景哈大桥、景宽二级公路及勐罕至关累公路建设的征地、拆迁和后续工作,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积极支持和配合澜沧江水运航道的整治工程,全面提升水运服务能力。着力建设辖区山区公路环线,实现坝区交通环线与山区环线相衔接。力争到2021年,完成全镇农村道路硬化建设工程,实现全镇农村道路硬化率达100%目标,形成“四通八达、出行便利、货畅其流”的农村交通网络。积极支持和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橄榄坝航电枢纽工程项目建设工作。积极争取电力部门支持,加快镇区及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完成全镇的农网改造,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用电保障能力。推进勐罕现代种业园南繁基地建设,完善产业配套,发展一批农业庄园、家庭农场。培育壮大珍贵林木、林下种植、热带果蔬、特色养殖等新兴产业。依托文化、资源、环境优势,围绕打造美丽、宜居城镇的目标,抓好景区、旅游综合体、特色村庄建设,优化旅游空间结构布局。推动旅游与文化、生态、城乡建设、沿边开发开放深度融合,打造雨林探险探秘、南传佛教文化、健康养生等旅游产品,实现“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借助“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推进农产品直销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市场延伸。
(三)坚持生态保护,建设美丽勐罕。继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坚持严格的天然林保护制度,严守生态红线,确保天然林面积只增不减。坚决制止毁林开荒,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挖滥采野生植物等违法犯罪活动。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范围,对陡坡、耕地、公路干线和水库周边实行封山育林、人工造林、退耕还林。进一步做好“环坝路”绿化美化工作。构建镇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启动规划建设覆盖勐罕、景哈两乡镇的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提高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合理规划和建设我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能力。重点做好环坝路沿线村寨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建设,解决镇区排污管道老化,污水处于自然排放的现状。在坝区实行以“农户缴费、政府补贴、定时清运、集中处理”的新型农村垃圾清运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统筹实施提升人居环境工作,突出抓好镇区“四治三改一拆一清一增”以及农村“七改三清”专项整治,严厉查处违章建筑,严禁乱搭乱建,改善城乡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勐罕旅游名镇形象。
(四)保护文化传承,建设魅力勐罕。继续实施整镇推进民居改造工程,在累计完成2477户民居改造的基础上,力争今后五年完成1000户民居改造。以曼听村委会被命名为傣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切实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加快勐罕民族博物馆建设,抓紧做好音乐、舞蹈、乐器、雕塑、绘画等傣族传统文化的整理与普及。加快修复建设“勐罕土司府”,打好“勐罕土司府”这张历史文化名片。突出抓好“双语”教育、“傣语培训班”和“非遗进校园”,积极培养民族文化优秀人才、乡土文化能人和民间文化传承人,着力打造曼列村,使其成为傣民族文化的传承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民文化体育活动。结合大桥建设移民搬迁项目,新规划建设文化站办公楼及民族文化体育活动广场,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体育活动的需求;建设文化室55个,活动场地75个,搭建舞台39个,实现全镇村寨文化活动场地全覆盖;支持各村文艺演出队利用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
(五)坚持民生优先,建设和谐勐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围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中心,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育水平,着力解决学前教育瓶颈;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大“控辍保学”力度,确保全镇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98%。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全面落实两孩政策,促进入口均衡发展。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权益。严控登革热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提升重大疫情、疾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强化措施,加大投入,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低保”等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确保新农合参合率和新农保参保率均达到98%以上。深化“平安勐罕”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持打击涉赌、涉毒等违法犯罪高压态势,深入推进第四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以建设“民族团结示范村”为抓手,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认真总结“六五”普法,科学谋划“七五”普法,全面推进依法治镇,坚持法治勐罕、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紧盯目标,奋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更是我镇扩大开放、应对挑战、实现跨越发展的攻坚之年。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目标是:全镇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人均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10 %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 %以上。
为确保实现上述目标,要做好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
(一)奋力推进强农惠农,实现“三农”工作新进步。发展热区生态特色效益农业。培育特色规模,重点围绕橡胶、茶叶、澳洲坚果、石斛、辣木、小耳朵猪、茶花鸡等特色农产品,加大扶持力度,打响产品品牌,壮大产业规模。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勐罕种业园南繁基地建设,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发展农业庄园、家庭农场。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大以农田水利和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抓好3500万南木赛河(南垦)河道治理、争取国家立项修复曼辉囡水库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和农村道路等项目建设,规划完成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5000亩。培育壮大林业特色经济产业,种植珍贵用材林5700亩。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深入推进精准定点扶贫开发,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减少贫困人口68户共262人。通过发展旅游采摘、林下种养殖、家庭接待等,推进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扩大经营性收入。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盘活资产资源,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金融支持发展的有效途径,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全面落实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为科学制定“三农”政策、促进“三农”发展、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决策支撑。
(二)奋力推进项目建设,强化经济常态新动力。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持一、二、三产业项目一起上,突出抓大项目,不放松中小项目。加快景宽二级公路、玉磨铁路、小磨高速公路、橄榄坝至景哈澜沧江大桥、曼法岱桥梁、曼么建制村通畅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抓农田水利、危房改造等民生项目建设;推进楠景新城、梦回傣乡和国际风情园等项目建设;完成镇区主街道美化亮化及旧农贸市场改造搬迁等项目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财政“一事一议”普惠制项目、美丽乡村和传统村落建设,抓好一批重点示范村、美丽乡村示范点、村级“四位一体”建设试点项目、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项目建设。继续实施整镇推进传统建筑挂牌保护工作,力争完成480户建筑挂牌。深入开展集镇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停车、公厕、垃圾处理、供水排污集镇功能,在“两违一临”、集镇美化亮化下功夫,全面推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工作,2017年完成镇容镇貌环境乱象整治50%;2018年完成镇容镇貌乱象整治70%;2019年完成镇容镇貌乱象整治90%,镇容镇貌环境明显好转;2020年相关问题得到彻底整改。
(三)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打造生态宜居新环境。严守生态红线,探索建立生态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继续巩固“平安林区”创建成果,努力提升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成果。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活动,继续推进“1123”工程,突出抓好高海拔地区、河道两边、道路两旁、房前屋后珍贵树种种植,高质量完成5700亩珍贵用材林建设任务。加快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严肃查处乱砍滥伐林木、私采乱挖矿产资源等违法行为。加大耕地保护及土地治理力度,依法查处农村建房乱占、滥用耕地现象。进一步加强农村水源公益林建设,全面实行农村人畜饮水适当收费制度,不断提高农村节约用水、爱护自然的意识。
(四)着力加强民生保障,不断增进入民福祉。认真落实省、州、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采取过硬措施,做到工作目标刚性、计划实施刚性、政策措施刚性、考核问责刚性,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如期完成2017年脱贫262人的预定目标。整合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和“兴边富民”工程等各项目资金,巩固和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如期完成曼么村委会帕当上寨易地扶贫搬迁、启动曼么村委会道路硬化工程等一批扶贫项目,使全镇15个村寨120户贫困户在精准扶贫上实现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全面加强社会保障。坚持以创业贷款带动就业,加强失地农民、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就业援助,落实贷免扶补政策。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参保率和征缴率,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和激励措施,推进城乡居民全面、持续参保。
(五)奋力推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继续做好适龄儿童“控辍保学“,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双语教育全面推进。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抓好重大传染病、职业病、登革热寨卡病毒疫情防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两孩政策,促进优生优育和儿童早期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不断挖掘、整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程,继续举办“傣语培训班”,开展非遗传承人培训。提高社会综合治理水平,全面推进依法治镇,扎实开展“七五”普法,逐步构建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大力推广法律援助惠民工程,依法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夯实人民调解基层基础,提升调解能力和水平。建立民兵夜间巡查和定期尿检制度,保持打击涉黄、涉赌、涉毒等违法犯罪活动高压态势。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建立多层次、多途径矛盾化解机制,着力化解信访积案。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安全生产教育“六进”活动,抓好重点领域、行业安全隐患排查监管,严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四、恪尽职守,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加快勐罕发展,人民寄予厚望,政府责任重大。
坚持依法行政。树牢“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理念,把法治的思维、精神和方式贯穿于政府各项工作。自觉接受镇人大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落实公众听证、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保证各项重大决策符合人民意愿。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加强机关职工在职培训力度,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深化中国足球彩票,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改进工作作风。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巩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州、市的相关规定,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持之以恒把解决“四风”问题引向深入,持续努力、久久为公。强化行政问责和效能监察,强化“慵懒散”整治,一切从严管理,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愿,我有所为,让群众找得着人、说得上话、办得成事。
坚持从严治政。加强廉政建设,完善惩防体系,强化纠风和专项治理,坚决查处权力寻租、权钱交易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以反腐倡廉实效保障发展、取信于民。坚持从严从俭,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体系,加大政府预算执行审计力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在政府过紧日子中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面对全镇各族干部群众的期待和厚望,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及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以只争朝夕的豪迈干劲,以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奋力开创勐罕更加美好的明天!
名词解释:
1、“1123”工程:
第一个“1”:是指在每个乡镇、街道办建设一条种植珍贵用材树种、长度最少为3公里的珍贵树种生态道路;
第二个“1”:是指在每个乡镇、街道办建设一条种植珍贵用材树种、长度最少为3公里的珍贵树种生态河流;
“2”:是指在每个乡镇、街道办建设两个种植珍贵用材树种的生态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