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彩票关于印发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 来源 :中国足球彩票
- 访问次数 :
- 发布时间 :2014-12-17 10:24
景政办发〔2014〕62号
中国足球彩票关于印发2014年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允景洪街道办事处,有关单位:
为防止和减轻地质灾害损失,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规定,结合景洪市实际,现将《景洪市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国足球彩票
2014年5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景洪市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全力以赴做好景洪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及《景洪市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要求,结合景洪市地质灾害现状和发展趋势,现制定景洪市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主要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景洪市现状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是橡胶种植、农业耕作、水电工程建设、公路建设、采矿工程等。
橡胶种植活动区域主要是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河谷两侧山坡。这些区域残坡积土层厚度变化大,洼地、缓坡台地土层厚,河谷两侧山坡土层薄,岩石破碎、风化强烈,浅表部岩土体抗冲刷能力弱。橡胶种植活动导致区内原始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降低山体浅表部岩土体稳定性,局部诱发小型滑坡、山坡型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农业耕作活动区域主要是地形较平缓的洼地、缓坡台地和山脊部位。这些区域残坡积土层厚度大、岩石破碎、风化强烈,浅表部岩土体抗冲刷能力弱,农耕活动导致区内水土流失加剧,局部诱发小型滑坡等地质灾害。
水电工程建设活动主要集中在澜沧江及流沙河中游,地形坡度陡,沟谷纵坡降大,地质环境条件相对较脆弱。这些区域残坡积土层厚度变化大、岩石较破碎、风化强烈,浅表部岩土体抗冲刷能力较弱,水电工程建设活动导致区内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剧,局部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公路建设活动点多线长,涉及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差异大,公路建设的边坡开挖破坏原来的生态环境,形成较多的临空面,同时,弃渣、弃土的不合理堆放加剧了水土流失,诱发了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采矿工程活动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多数较差,不合理的开采方式及废渣的不合理堆放加剧了水土流失,同时,极易诱发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总体而言,景洪市现有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大,导致地质环境条件恶化,加剧了水土流失并诱发多种地质灾害。
二、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情况
景洪市2013年地质灾害高发期是6-11月,类型为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等,预测重点是暴雨引发的滑坡地质灾害。全市全年地质灾害灾情54起,经组织地勘专家实地走访调查筛选,最后确定新增地灾点15个,已报州局备案,并加强地灾巡查排查,无人员伤亡,经济损失219.74万元。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点51个,发放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单3000余份,发放《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300份,2012年以来投入地质灾害防治费用1600余万元,群测群防不断加强,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和《云南省县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建设指导性意见》,景洪市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领导体系,层层落实群测群防责任,以人员、经费、措施“三到位”为保障,全面落实逐级负责、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情速报“四项制度”和简易观测、灾前报警、紧急避让“三条措施”,认真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重点监测和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实现了雨汛期间无一人因地质灾害伤亡的预期目标,取得显著成效。
三、2014年地质灾害预测
(一)地质灾害主要诱发因素
1. 降雨分布和雨量水平预测
春季有中度、局部重度气象干旱; 5月中旬全州相继进入雨季;预计2014年景洪市属于温度条件较好、降水稍偏低的年景,年降雨量在1166毫米左右,6-8月主汛期雨量略多,单点性暴雨、大暴雨天气突出,洪涝灾害较重,局部地区地质灾害会偏重发生;9-11月雨量略少至偏少。
2. 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分析
伴随着景洪市重点项目建设,出现了大量高陡边坡及弃土石,发生滑坡和不稳定斜坡的机率增大;因经济利益驱使和项目建设需要,勐龙镇铁矿等金属矿开采区和土、砂、石等非金属矿采取场(点)日益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景洪市辖区内矿山地质灾害日显突出;随着中国足球彩票乡(镇)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旅游集镇建设的快速推进,乡(镇)小城镇不断向边缘斜坡地带扩展,边坡失稳现象相应增多。上述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扰动较大的区域,将成为景洪市2014年汛期地质灾害活跃区。因此,景洪市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仍然是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扰动较大的区域。
3. 地震活动影响分析
在大地构造上,景洪市位于三江褶皱中南段。根据区域地震活动特点,景洪市恰好处于云南两个有名的地震活动带上,东北边是思茅——普洱地震区,西北边是耿马——澜沧地震带。1941年12月26日的勐遮7级地震,1950年2月3日的打洛7级地震和1988年澜沧、耿马7.6、7.2级地震,都曾使中国足球彩票受到6度左右破坏。
市内与地震活动有关的断裂主要有三条:澜沧江断裂、木嘎断裂和打洛景洪断裂,以打洛——景洪断裂活动最为活跃。1950年2月3日,在断裂西端的中缅边境一带,曾发生7级地震;2007年6月23日的5.8、5.6级地震,也发生在该断裂西端,表明打洛——景洪断裂是一条活动强烈的地震构造带,属地震活动频繁区,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动峰加速度为0.298,地震基本烈度Ⅷ度。因此,中国足球彩票一旦发生6-7级地震,相应区域有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天然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或较不稳定的斜坡在地震时将产生滑坡,原老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区亦有可能复活。
(二)地质灾害总体水平评估
根据以上地质灾害主要引发因素的分析,结合中国足球彩票地质灾害强活动区特征评判及历年地质灾害活动规律总结,经认真评估后预测:中国足球彩票2014年地质灾害频度及危害程度比2013年略高,与正常年份相当;灾害高发期为6-9月,尤其是主汛期6-8月;灾害类型以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为主;灾害高发区分布于澜沧江及其支流沿岸和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扰动较大区域。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关坪新寨—曼洒浩滑坡重点防治区:该区位于关坪新寨—曼洒浩一带,面积为197.29平方千米,占景洪市总面积的3.0%。区内灾点稳定性较差,历史灾情严重,人类工程活动较为强烈,有公路、县城及集镇的建设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强烈,潜在危害程度重大。
怕丙-曼栋厂-曼戈播滑坡、不稳定斜坡重点防治区:该区位于怕丙-曼栋厂-曼戈播一带,面积为280.76平方千米,占景洪市总面积的4.03%。区内灾点稳定性较差,人类工程活动较为强烈,有公路、县城及集镇的建设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强烈,潜在危害程度重大。
曼外—菜阳河—司土小寨不稳定斜坡重点防治区:该区位于曼外—菜阳河—司土小寨一带,为景洪至昆明高速公路、二级路、老214线经过地段,人类工程活动较为强烈。面积为65.15平方千米,占景洪市总面积的0.94%。区内灾点稳定性较差,人类工程活动较为强烈,有公路、县城及集镇的建设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强烈,潜在危害程度重大。
曼喊囡—鲁那—勐宋滑坡重点防治区:该区位于曼喊囡—鲁那—勐宋一带,面积为330.2平方千米,占景洪市总面积的4.74%。该区北部为澜沧江流域,南部、西部为南阿河流域,地形坡度均较陡,一般在25-60°间。该区滑坡多为人类工程活动修筑乡村公路、建房切坡及地基处理不当而引发。
(四)矿山地质灾害危险区
采矿是人类对地质结构改变最大的工程活动之一,极易形成地质灾害隐患,主要类型为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中国足球彩票矿山地质灾害主要危险矿区是普文煤矿、露天采石场、勐龙铁矿、勐宋高岭土矿。危险月份6-10月。
(五)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危险区
预计2014年景洪市辖区内国道公路、市乡公路、在建公路沿线的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不均匀沉降、水毁等破坏程度较2013年偏低。
四、2014年重点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
(一)重点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52个隐患点,涉及9个乡镇2个农场26个村委会52个村民小组,726户2963人。
(1)中国足球彩票关坪村委会香烟箐滑坡险情,威胁28户94人;
(2)大渡岗农场盘江植胶区4队滑坡险情,威胁2户8人;
(3)大渡岗农场盘江植胶区6队滑坡险情,威胁16户32人;
(4)大渡岗农场盘江植胶区9队滑坡险情,威胁19户30人;
(5)勐旺乡瑶家村委会曼又村滑坡险情,威胁12户41人;
(6)勐养镇昆格村委会曼坝约村民小组滑坡险情,威胁2户7人;
(7)勐养镇曼纳庄村委会八家寨滑坡险情,威胁30户108人;
(8)基诺乡巴秀村滑坡险情,威胁65户308人;
(9)基诺乡巴洒村委会大巴伞滑坡险情,威胁4户16人;
(10)基诺乡茄玛村委会曼瓦新寨滑坡险情,威胁46户214人;
(11)基诺乡巴来村委会巴来小寨滑坡险情,威胁2户9人;
(12)基诺乡巴亚村委会巴坡村滑坡险情,威胁65户308人;
(13)基诺乡司土老寨村委会司土小寨不稳定斜坡险情,威胁5户20人;
(14)勐龙镇龙秋中寨不稳定斜坡险情,威胁57户270人;
(15)勐龙镇贺广村委会莫掌滑坡险情,威胁68户300人;
(16)勐龙镇贺南东村委会戈别中寨滑坡险情,威胁5户21人;
(17)勐龙镇贺南东村委会贺南东新寨滑坡险情,威胁3户11人;
(18)勐龙镇贺南东村委会戈别老寨不稳定斜坡险情,威胁7户28人;
(19)景讷乡勐板村委会马场村崩塌险情,威胁18户107人;
(20)景讷乡勐板村委会纳外村滑坡险情,威胁36户148人;
(21)景讷乡弯角山村旧衙门组滑坡险情,威胁9户25人;
(22)嘎洒镇曼迈村委会坝勐不稳定斜坡险情,威胁70户317人;
(23)嘎洒镇沙药村委会沙药村滑坡险情,威胁1户4人;
(24)嘎洒镇曼迈村委会曼罗金村险情,威胁3户18人;
(25)嘎洒镇曼点村委会纳板河中寨滑坡险情,威胁15户67人;
(26)普文镇称杆河村委会曼广村滑坡险情,威胁16户64人;
(27)普文镇秤杆河村委会昌盛咖啡场滑坡险情,威胁5户15人;
(28)景哈乡戈牛村委会戈牛村小组滑坡险情,威胁3户14人;
(29)景哈乡搭亥村委会景满格村小组滑坡险情,威胁3户12人;
(30)景哈乡莫南村委会曼回说龙村不稳定斜坡险情,威胁17户68人;
(31)景哈乡坝那村委会帕瓦老寨崩塌险情,威胁1户4人;
(32)景哈乡搭亥村委会小景哈村小组崩塌险情,威胁1户5人;
(33)景哈乡戈牛村委会拉沙村小组挡墙坍塌险情,威胁8户24人;
(34)勐养农场管委会坚果组山体滑坡险情,威胁13户37人;
(35)勐养农场管委会小田坝组山体滑坡险情,威胁14户40人;
(36)中国足球彩票东升四组山体滑坡险情,威胁3户12人;
(37)中国足球彩票管委会东河生产队九组滑坡险情,威胁11户23人;
以下为2014年新增监测点:
(38)中国足球彩票大荒田村委会高梗田村小组,威胁1户9人;
(39)街道办曼外村委会团山新寨,威胁2户9人;
(40)普文镇秤杆河村委会秤杆河村小组,威胁2户6人;
(41)普文镇文腾社区三组,威胁7户27人;
(42)普文镇坡脚村委会干坝河,威胁2户8人;
(43)景哈乡莫南村委会曼伞囡新寨,威胁2户7人;
(44)基诺乡洛特村委会洛特二队,威胁1户4人;
(45)基诺乡巴亚村委会巴亚中寨村小组,威胁2户7人;
(46)勐龙镇坝卡村委会南沙二队,威胁4户19人;
(47)勐龙镇坝卡村委会叭罕黄,威胁6户26人;
(48)勐龙镇帮飘村委会怕冷一队,威胁3户9人;
(49)勐养镇昆格村委会基诺村小组,威胁2户13人;
(50)勐养镇昆格村委会四家寨,威胁2户12人;
(51)东风红卫生产队四组,威胁8户30人;
(52)东风东升生产队八组,威胁61户167人。
五、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严格落实防治工作责任制
1. 调整充实完善地灾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地质灾害的组织、领导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2. 各乡镇、农场、街道办按照属地管理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建立“政府领导,行业监管”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引发、谁治理”的共同防灾责任机制,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逐级建立责任制,确保防治责任和措施层层落到实处。
3. 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景洪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的部门职责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做好本行业、本部门地质灾害监测及防治工作,加强沟通和协调,在地质灾害防治监管上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二)突出重点,扎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 强化地质灾害预警预报,进一步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市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市气象部门,研究更加科学的预报系统,发布更加精确的预警预报信息。各乡镇要健全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层层落实地质灾害防灾监测责任,形成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络和群测群防预警体系,做到乡镇有防治负责人,村组有监测负责人,灾害隐患点有监测人,发挥其在预警预报中的重要作用,确保灾害发生前能及时捕获灾险情信息,为抢险救灾提供正确的依据。防治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在接到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后,要依据防灾预案做好防灾避险,最大程度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2. 认真执行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制度。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值班、灾险情速报、灾险情巡查、防灾和避险明白卡发放、应急处置等制度。在主汛期到来之前,把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发到各灾害隐患点、责任单位和受威胁的群众手中;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设立警示标志,一旦发生灾险情,当地政府应及时划定危险区,设置警戒线并予以公告。
3. 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巡查监测制度。各乡镇、村委会、农场、街道办、各类矿山企业要加强地质灾害巡查检查,坚持雨前排查、雨期巡查、雨后复查,定点监测、动态监控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化情况。对巡查发现可能出现险情、灾情的,应立即采取措施,同时向市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等主管部门报告。当地政府和国土资源等主管部门接到险情报告后,必须及时赶赴现场,调查鉴定险情,提出具体避险措施,确保防患于未然。
4. 切实抓好地灾监测员队伍建设。完善并落实地灾联络员制度(见附件2),每个地灾隐患点落实专兼职监测人员2名,地灾监测员必须通过严格选配和补充、调整地灾监测员,并造册登记,按时发放监测员补助费,并建立监测员管理和考核制度,检测员必须保证24小时电话畅通,确保险情、灾害发生后信息上报、传输及时、顺畅、有效。
5. 全力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健全应急调查组织(见附件1),各乡镇、农场、街道办、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基本情况要清楚、转移线路要安全、安置场所要保证、监测预警要准确、应急处置要及时、转移群众要快捷、应急调查要迅速、综合保障要跟进、后续安置要搞好,生命安全是第一”临灾避险转移安置工作机制要求,制定严密、科学的应急工作流程,组建群专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救灾专业设备,明确灾险情出现时受威胁人员撤离信号、路线和避险场所,落实必要的生活物资和医疗用品储备,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确保一旦发生险情或灾情,能迅速做好应急救援和避让安置工作。
6. 加强监管力度,依法查处地质灾害违法行为。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三同时”制度,注重预防山区城镇建设、农村建房和山体过度开发形成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审批新建住宅以及爆破、削坡和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依法查处违反《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的行为,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人为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采取措施,加快推进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和工程治理
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实施的原则,继续开展勐龙镇贺南东村委会贺南东新寨、景哈乡莫南村委会曼伞囡新寨村民小组、回说龙村民小组、勐养镇昆格村委会曼坝约村民小组、基诺乡巴亚村民委员会巴坡村小组、司土村委会司土小寨、巴来村委会巴来小寨村民小组、洛特村委会洛特二队村民小组等8个滑坡治理项目。 统筹安排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优先安排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作。
(四)落实经费,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要
市财政部门和各乡镇要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经费,建立地质灾害防治资金专项账户,确保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应急调查和治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因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
(五)大力宣传,提高全民地质灾害防治意识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云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云南省地质灾害处置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力度,组织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和灾害点监测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防灾意识,让人民群众知灾、识灾,提高避灾、自救、互救能力,为发挥基层干部群众能动性,因地制宜,主动防灾,及时避灾,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奠定良好的思想、舆论和群众基础。积极主动联系地勘专家深入实际,深入灾害点进行地灾应急调查报告编制,提出有效防灾措施,举办全市地灾防治知识培训会,有针对性地开展地灾应急演练。
(六)协调沟通,密切配合
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市级各有关单位、部门,要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本方案要求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互通情况,及时掌握雨情、水情、汛情、险情和灾情,认真配合乡(镇、街道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附件:1. 景洪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 景洪市地灾防治突发性应急各部门工作职责
3. 景洪市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组及联系方式
4. 景洪市地质灾害联络员及联系方式
附件1
景洪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为全力以赴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切实加强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成立景洪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现将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通知如下:
组 长:岩罕班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廖学华 市人民政府研究室主任
罕 华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岩 勇 市民政局长
成 员:李 时 市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副局长
刘 刚 市财政局副局长
岩 罕 市教育局副局长
何红庆 市公安局副局长
杨利安 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莫瑞隆 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
谢宗成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