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彩票关于印发2021年景洪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线索排查诊断和病情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
- 来源 :中国足球彩票
- 访问次数 :
- 发布时间 :2021-10-12 11:12
- 解读政策
景政办发〔2021〕112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农场、度假区、园区管委会,
市委和市级国家各部委办局,各人民团体,中央、省、州驻景各有关单位:
现将《2021年景洪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线索排查诊断和病情评估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1年8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
景洪市2021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线索排查
诊断和病情评估工作方案
为全面摸清景洪市辖区重性精神病人底数,落实管理措施、加强救治救助服务、有效预防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案(事)件的发生,结合景洪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任务
(一)摸清底数。以各乡镇、作业区、居民点、社区、居委会、街道办、自然村为单位,对精神疾患人员进行普遍线索排查,真正摸清底数,摸排时间为2021年6月1日—7月31日。
(二)采集信息。由线索调查员到各乡镇、作业区、居民点、社区、居委会、街道办、自然村,全面采集重性精神病人的详细信息,建立健康档案,为排查、诊断、病情评估和录入国家重性精神疾病基本数据收集分析系统信息库打好基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市级基本公卫实施单位要根据排查结果,及时更新重性精神病人信息系统相关数据。
(三)病情评估。切实掌握辖区内重性精神病人的现实情况,开展危险性评估,逐人制定管理措施、救治救助服务,落实看护人员和责任。
二、排查范围
在景洪市辖区内全面排查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6种重性精神疾病。重点排查曾经有肇事肇祸和可能肇事肇祸行为的精神疾患人员,或患有上述重性精神疾病,且病情不稳定、具有暴力倾向高风险的精神病患者。
三、工作方法与流程
(一)工作方法
通过全面细致的排查,既要掌握现有住过院、确诊过的精神病人,更要发现和搞清未住过院、未诊断过的精神疾病的人员,全面掌握本辖区精神病人的详细情况。
1. 医院检索。西双版纳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接受过诊治的精神病人(排查对象中确定的6种病人)进行检索。并将病人档案信息按乡镇、社区分类,交由病人所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信息核对,核实确认患者相关信息后,对未在册(未建档)病人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建立档案,并录入信息系统。
2. 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检索。
(1)对本乡镇、社区已建档的精神病人,进行规定病种(排查对象中确定的)检索,并进行分类登记。
(2)对本乡镇、社区尚未建档,但住院诊治过的病人,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单位根据医院提供的病人信息,在严格保护精神病人隐私原则下进行信息核对,并由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医生入户登记,并进行半年内危险性评估。
3. 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单位开展精神疾病入村(组)、社区(街道)排查。按照《行为异常人员线索调查问题清单》要求,对排查发现的疑似病人(未经专业机构医师明确诊断的),填写《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登记表》,待西双版纳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精神疾病诊疗专家进行确诊,明确诊断并进行危险性评估。
(二)工作流程
1. 开展培训。培训对象:参与线索调查的各乡镇、街道公安、残联、民政工作人员,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分管领导、公卫办组长,公卫办重精管理人员,工业园区医院、度假区医院分管领导、公卫办组长、公卫办重精管理人员、村医等。
2. 线索调查。由经过培训的人员,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组、责任到人等方法,逐社区、逐村、逐居民点,按照《行为异常人员线索调查问题清单》,结合培训技巧进行线索调查,当知情人回答有人符合任何一条中任何一点症状时,应当进一步了解该人的姓名、性别、住址等情况,填写《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登记表》,补充完善信息,然后按已由专科医生确诊和未确诊的可疑患者名单分类上报市疾控中心慢病科,市疾控汇总后上报市卫健局疾控股。
本次筛查按基本公卫资金补助(报告线索50元/条,若确诊追加50元/例)拨付到各医疗卫生单位,医疗卫生单位根据工作情况进行二次分配分包拨付到村医、公安、残联、民政等相关排查人员。
3. 病例确诊。各医疗卫生单位将未经精神专科医生确诊的可疑人员造册登记、上报,市卫健局根据上报情况组织精神卫生防治专家到本医疗卫生单位进行确诊。
4. 病例管理。经排查确诊后的所有精神病患者,均应由公卫服务单位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逐人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后期随访管理。
四、部门职责
(一)卫生健康部门:合理规划设置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实施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准入和管理。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保障与救治救助政策,充分利用现有精神卫生资源,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的监督、检查、评估和技术指导。监督考核各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落实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定点收治工作,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调查和信息收集,建立完善监测、诊断、风险等级评估,定点强制治疗“四位一体”工作体系,开展精神卫生业务知识培训和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履行好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管理职能,每年组织协调召开不少于2次联席会议。
(二)民政部门:在公安部门的协助下负责将肇事肇祸流浪乞讨精神病人送至西双版纳精神防治中心门诊留观或住院治疗,一般流浪乞讨精神病人按照就近就便属地管理原则及时转送至相关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治疗,同时按相关政策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分类,给予生活救助。
(三)残疾人联合会:组织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肇事肇祸精神残疾人证办理及精神残疾精准康复工作,并与西双版纳精神防治中心做好数据对接。
(四)公安部门:配合卫生健康、民政、人社、残联等部门和单位组织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随访、治疗。收集、汇总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工作的情况和有关数据,并及时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做好与定点收治医院(西双版纳精神防治中心)的数据对接与互通。负责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案(事)件的处置工作,依法做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委托司法鉴定和强制医疗患者的护送工作,配合民政部门落实流浪乞讨精神病人医疗救治救助。负责查找患者原籍,配合民政部门处置救治救助后的后续处置工作,积极探索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三无人员”身份确定和户口落户机制。
(五)各乡镇、农场、度假区(街道)和人民政府:履行好属地管理职责,各乡镇应成立乡镇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例会,开展信息交换,通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协调落实低保、医疗救助、精准扶贫、精神残疾补助、司法救助等各项政策措施。村(居)委会、社区应组建由精防人员、民警、村(居)委会成员、网格员等人员组成的关爱帮扶小组,协调关爱帮扶小组成员之间保持沟通,及时交换患者信息,全面了解行政区域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家庭的基本情况,协调随访重点患者并做好记录,解决患者管理、治疗、康复和生活中的难题;统筹组织辖区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线索排查调查,摸清底数,为上级定点医疗机构复诊确认做好基础数据保障。患者所在单位要积极参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强制治疗及随访康复管理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落实措施。确保及时发现重性精神病人,落实医疗管理服务措施。加强对排查行动的督促指导,对工作不主动、效果不明显的部门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
(二)切实履责,加强配合。各部门、乡镇、社区要按照责任分工,对本方案进行细化,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和推进时间表。
(三)严格保密措施,防止信息扩散。精神疾患情况涉及病人及其家人隐私。各乡镇、社区及相关部门必须严格保密排查行动中掌握的信息,严格查询程序,不得向与工作无关人员传播扩散。对全国重性精神病人信息系统中的信息,要严格审核查询权限,坚决防止发生信息泄漏的问题。
附件:1. 各医疗机构任务数
2. 精神行为异常识别清单
3.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线索调查技巧
附件1
各医疗机构任务数
序号 |
单位名称 |
上报线索任务数(人数) |
备注 |
1 |
允景洪卫生院 |
80 |
|
2 |
99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50 |
|
3 |
曼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50 |
|
4 |
工业园区医院 |
20 |
|
5 |
西双版纳旅游度假区医院 |
20 |
|
6 |
嘎洒卫生院 |
20 |
|
7 |
嘎栋卫生院 |
20 |
|
8 |
勐龙中心卫生院 |
80 |
|
9 |
小街卫生院 |
30 |
|
10 |
勐罕中心卫生院 |
20 |
|
11 |
勐养中心卫生院 |
20 |
|
12 |
普文中心卫生院 |
20 |
|
13 |
景哈卫生院 |
20 |
|
14 |
景讷卫生院 |
20 |
|
15 |
大渡岗卫生院 |
30 |
|
16 |
勐旺卫生院 |
30 |
|
17 |
基诺卫生院 |
30 |
|
合计 |
560 |
|
附件2
精神行为异常识别清单
一、曾在精神科住院治疗。
二、因精神异常而被家人关锁。
三、无故冲动,伤人、毁物,或无故离家出走。
四、行为举止古怪,在公共场合蓬头垢面或赤身露体。
五、经常无故自语自笑,或说一些不合常理的话。
六、变得疑心大,认为周围人都针对他或者迫害他。
七、变得过分兴奋话多(说个不停)、活动多、爱惹事、到处乱跑等。
八、变得冷漠、孤僻、懒散,无法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
九、有过自杀行为或企图。
附件3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线索调查技巧
调查人员对照花名册,向村干部询问以下问题,就能初步知道该村是否有可疑精神病患者,针对可疑患者再进行较为详细的询问,并进行登记,以待确诊。
一、性格特点:内向、古怪、暴躁等应引起重视;
二、社会交往能力:为人处世,接触交谈,与人交流,朋友多少等情况;
三、学习、工作、劳动能力: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人的工作劳动表现;
四、生活自理能力;
五、是否有吸毒情况;是否长期大量饮酒,饮酒不分时间,且一饮就醉;
六、是否有精神异常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