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景洪市城市防洪规划的解读
- 来源 :中国足球彩票
- 访问次数 :
- 发布时间 :2022-08-31 10:59
- 解读政策
一、什么是景洪市城市防洪规划?
本次景洪市城市防洪规划的规划范围包括景洪城区及勐罕镇、景哈乡等重要乡镇,规划涉及河流包括澜沧江景洪段和流沙河景洪段。报告在收集景洪市城市规划、河道水利规划等规划,以及河道水文、地质、工程建设方案等相关资料,组织现场踏勘,研究现有堤防工程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景洪市城市防洪规划研究工作。研究内容包括防洪情势、水文与水力学计算、总体布局、防洪工程措施、防洪非工程措施、工程管理等方面的规划,以及投资估算和效益评价等。研究表明景洪市城市防洪规划方案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规划方案实施后,可保证景洪市的防洪安全,促进区域生态经济的发展,具有可观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工程建成后对所在区域环境无不利影响,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对河岸岸坡将起到较好的水土保持作用。
二、景洪市防洪规划的必要性
洪涝灾害是景洪市主要的自然灾害,暴雨是形成洪涝灾害最主要的原因,据历年暴雨洪水资料分析,景洪市洪水过程多为两次以上连续暴雨天气过程形成,加之受流域地形影响,流域暴雨呈多中心分布,因此洪水过程有复式峰,多为单峰。暴雨以单日型为主,暴雨历时较短,且地区和空间分布极不均匀,暴雨变差系数为0.25~0.41。景洪洪水特性主要取决于暴雨特性,属暴雨洪水类型,具有陡涨陡落、洪水历时短的特点,洪峰流量变差系数为0.27~0.80,且洪水在年内的时间分布与暴雨在年内的时间分布基本相对应。年最大洪水主要出现在6月~9月,但以7、8 月出现的次数居多。
1966年,澜沧江景洪河段发生了解放以来最大的一场洪水,允景洪水文站实测最高水位为552.20m,最大洪峰流量12800m?/s,洪水淹没了几乎整个景洪坝子,景洪县城近半地区被淹,按目前的经济水平估算,一次性洪灾损失将达4000万元以上。此外,1974年、1985年、1986年、1991年和1993年洪水,淹没坝区农田均超过2万亩。1991年的洪水还导致机场与市区交通中段多日。20世纪上半页,曾发生过的大洪水和特大洪水有5场之多,其中1945年洪水量级与1966年洪水相当,1905年、1918年、1924年和1935年洪水均大于1966年洪水。
2005年由于汛期较早,降雨强度大、面积广、时间长、雨水集中,使澜沧江、流沙河、罗梭江、南腊河河水陡涨,洪峰多次出现,水位多次超过警戒线;单点暴雨又导致许多山区发生重大山体滑坡、泥石流,造成了西双版纳州全州洪水和山体滑坡灾害重叠而又连续的特大洪灾(“7.6”、“8.1”、“8.19”三次连续特大洪灾)。2006年10月初,由于受南下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全州境内出现大范围强降雨天气,10月初澜沧江景洪段最高水位544.98m,流量8030m? /s,洪灾共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此外,2011 年主要出现“7.14”、“8.24”等洪涝灾害;2012年 7月26日受2012年第8号台风“韦森特”减弱低压西移影响,景洪市勐龙镇等沿边境线乡镇出现特大暴雨;2013年主要遭受6月24日第5号热带风暴“贝碧嘉”、8月4日强热带风暴“飞燕”西北移、8月24日12号台风“潭美”残留低压影响带来的强降水过程、12月14日20 时至15日20时受南支槽影响的强降水天气过程;2014年主要遭受7月20日至23日第9号台风“威马逊”影响带来的强降雨过程,受灾较为严重;2015年主汛期的强降雨过程,造成乡镇不同程度遭受洪涝灾害;2016年受辐合切变和热带风暴的气候影响,景洪市局部地区发生了洪涝灾害,部分乡镇遭受不同程度洪涝灾害;2018年受强对流天气影响,大部地区出现短时强降水,局部地区出现多次强降大雨、暴雨过程。
上述情况表明,随着景洪市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区域建设步伐的加快,景洪市经济快速发展,沿江一带人口密集。洪水所造成的洪涝灾损失也将逐年加大,防洪体系的完善和工程建设将直接影响到景洪市地方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安危和投资环境,洪涝灾害已成为制约本地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景洪市城市防洪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景洪市是云南省重点防洪城市,洪涝灾害频发,对城市经济建设、工农业生产、城乡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为健全城市防洪减灾体系,保障景洪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科学有效面对洪水灾害,保证景洪市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生态文明试验示范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中心城市”、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景洪篇章、打造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西双版纳州景洪样本、推进云南桥头堡建设发展战略提供可靠的防洪安全保障。
四、景洪市防洪规划的原则是什么?
(一)以人为本、人水和谐。以确保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立足点,遵循水的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二)统筹兼顾、综合治理。统筹考虑城市防洪保安、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整治、水生态保护等建设,兼顾流域与区域、新区与老城、外洪与内涝、市政与防洪等各方要求开展综合治理,促进城市发展与防洪排涝相协调。
(三)近远衔接、分期实施。结合景洪市经济发展水平和近、远期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协调衔接好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近期和远期建设。
(四)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举、常规与应急结合。既注重制定治本之策,着力构筑防洪治涝工程体系,落实监测预报预警等非工程措施,又着力加强防洪治涝管理,提高城市应急管理能力。
五、景洪市防洪规划的依据是什么?
(一)法律、法规及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年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018年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
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2005年修订);
7.《云南省防洪条例》(2000年印发);
8.《云南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8年实施)。
(二)国家及行业标准
1.《防洪标准》(GB50201-2014);
2.《治涝标准》(SL723-2016);
3.《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2012);
4.《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SL201-2015);
5.《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17);
6.《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划》(SL 104);
7.《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划》(SL 45);
8.《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 130-2014)。
(三)相关规划及技术文件
1. 《关于印发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水规计〔2011〕649号);
2. 《云南省水利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17年印发);
3. 《澜沧江流域综合规划》(2013年);
4. 《景洪市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5.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年)》;
6. 《景洪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
7. 《景洪市勐罕镇总体规划修编(2015-2030年)》;
8. 《景洪市景哈哈尼族乡总体规划(2012-2030年)》;
9. 《景洪市流沙河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2017年);
10.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
11. 《景洪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2021-2025年)》。
六、景洪市现状防洪能力
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以及水利部批复的《澜沧江干流景洪以下河段防洪规划报告》(1999年2月)确定景洪市堤防的防洪标准达20年一遇,保护农田的堤防达10年一遇防洪标准,糯扎渡水库运行后,根据《云南省澜沧江糯扎渡水电站工程建设规划符合性论证报告》,景洪城市堤防的防洪标准提升到50年一遇,乡镇农田防洪标准达10年一遇。
景洪市防洪布局采取堤库结合方案,城市堤防的建设和糯扎渡水库预留的防洪库容是其防洪安全的保证,采取分片防护方案实施,防护片分别为左岸的景洪市江北城区、右岸的景洪市江南城区及农田东片和农田西片。
《澜沧江干流景洪以下河段防洪规划报告》(1999年)实施以来,随着上游糯扎渡、景洪电站等水库投入运行,景洪市主城区堤防护岸等防洪工程不断建成,防洪非工程措施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初步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然而,景洪市城区防洪标准未全面达到20年一遇、橄榄坝地区(重要乡镇)防洪标准未全面达到10年一遇。
(1)城区堤防一期工程
城区堤防一期工程堤线起点位于景洪市澜沧江新大桥(西双版纳大桥)上游约600m处,再沿澜沧江故河道岸边阶地,至曼听公园南角后,大致沿流沙河向西,穿越过境公路,与机场路三岔口附近高地相接。防洪堤一期工程全长6.334km,主要堤型为均质土堤,部分为浆砌石堤和混合式堤型。景洪市防洪堤一期工程建设使景洪市江南城区片防洪标准由原来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
(2)左岸护岸工程
左岸护岸工程上段长约500m,堤脚最低高程为531m,堤顶高程553.85m,另加1.0m 高的浆砌石防浪墙,堤顶宽4.0m,边坡1:2,外坡采用干砌石护坡,内坡采用草皮护坡。该工程建设使江北片区防洪标准由原来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左岸护岸工程上段起点位于景洪市澜沧江左岸西双版纳大桥以下 500m(与上段工程衔接)至曼外村长约2.75km 的防洪护岸工程,该护岸工程采取下部钢筋混凝土扶壁式挡土墙+上部土堤结构工程结构形式,护岸高程按20年一遇洪水水位551.46m,防护后堤顶高程553.00m。
(3)景洪市区流沙河治理防洪工程
已修建堤防工程:从曼迈村至流沙河大桥(机场公路)段、流沙河与南卧河汇合口裁弯取直工程天然河道段。水闸工程:建水闸13座,其中节制闸2座,通航水闸1座,排涝闸8座,景观水闸2座;排涝涵管:保证该处天然沟渠自排至流沙河;于勐泐大道下游湿地公园护岸与天然河道交叉处分别处置两处涵管,保证规划湿地公园的滨水生态景观,同时实现排涝功能。
(4)景洪市大沙坝防护工程
起点位于西双版纳大桥下游700m 处原有堤防转折处,顺澜沧江右岸至流沙河口,再从流沙河口,沿流沙河左岸向上游延伸 1.8km,过流沙河裁弯段后再5#排涝闸附近与景洪市城区堤防一期防洪堤相接,形成闭合圈。大沙坝堤线总长5.77km,其中流沙河堤线长1.8km,设计堤顶高程为549.9m。
(5)景哈乡澜沧江右岸景哈码头至曼光段岸线守护工程
该工程西起原景哈码头,后下穿橄榄坝大桥并向东南方延伸至景哈乡曼光,全长 1587.495m。该工程为路堤结合,属于橄榄坝傣族水乡特色小镇—景哈乡滨江路及橄榄坝大桥延长线工程。工程主要采用了扶壁式挡土墙/板桩式挡土墙+斜坡护岸、斜坡护岸+镇脚等护岸形式。斜坡护岸的坡比为1:1.75~1:3.0,均采用植被护坡。堤顶宽8.0m。工程沿岸设置箱涵1座,设置10处下河梯道,梯道宽2.5m。
(6)景哈乡澜沧江右岸曼光至曼龙段岸线综合整治工程
位于景哈乡澜沧江右岸,上起曼光,下至曼龙,治理河段总长3291.55m,本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洪水,工程河段10年一遇洪水位为535.58~535.24m,设计坡顶高程536.58~536.24m。工程段采用了重力式挡墙+2级斜坡护岸、镇脚+2级斜坡护岸、防护护坡+镇脚+1级斜坡护岸、防护护坡+镇脚+2级斜坡护岸、防护护坡+重力式挡墙+1级斜坡护岸五种堤型。
七、相关规划情况
(1)《澜沧江干流景洪以下河段防洪规划报告》(1999年2月)
《规划》于2000年获水利部批复(水规计[2000]179号)。《规划》以2010年为近期规划水平年,2020年为远景规划水平年。提出规划河段的防洪规划应结合澜沧江干流梯级开发,遵循以泄为主、蓄泄兼施、远近结合的方针。对景洪河段,近期应首先修建堤防工程设施,使景洪市城区达到20年或50年一遇防洪标准,同时通过堤防工程,提高其它重要受害对象的防洪标准;远景结合澜沧江干流景洪以上河段梯级开发建设,让有条件的梯级承担防洪任务,充分利用堤库结合的优势,将景洪城市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100年一遇,其他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提高到10年或20年一遇。对橄榄坝河段,近期应重点进行河道塌岸的治理,防止两岸继续坍塌,保护耕地和居民安居;远景结合干流梯级水库的建设,提高该河段的防洪标准。
(2)《澜沧江流域综合规划》(2013年5月)
该规划通过评审,目前未获得批复。《规划》以2020年为近期规划水平年,2030年为远期规划水平年。提出防洪工程总体布局“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续建完善景洪市城区的防洪堤,按5年一遇防洪标准完成保护坝区农田的防洪堤建设,发挥糯扎渡水库防洪作用,使景洪市近期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远景视城市发展,将防洪标准提高到100一遇。加快完成橄榄坝河段整治。”景洪市主要防洪保护范围包括景洪市城区及坝区农田。景洪市城区位于澜沧江下游两岸,分为江北区和江南区,主城区为位于右岸的江南区,建成区面积约13km? 。江南区除主城区外,尚有澜沧江的一级支流流沙河以南约2万亩的广大农田片。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以及景洪城市总体规划,拟定景洪市城区近期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远景视城市发展,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
景洪市防洪采取堤库结合的规划方案。具体措施为:保护景洪市城区的堤防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建设(相应允景洪站水位 553.58m),保护农田的堤防按5年一遇防洪标准建设(相应允景洪站水位547.41m),建设堤防总长度15.02 km,防护工程长度 2.47km。其中保护景洪市江南区的堤防建设长度5.84km(已完成3.78km),保护景洪市江北区的防护工程长度2.47 km(已完成0.5km),建设标准均为20年一遇,利用糯扎渡的调蓄,使其防洪标准近期达到50年一遇(糯扎渡水库近期需预留防洪库容 23.87亿m?);保护流沙河以东、南凹河以东农田的堤防长度 5.9km,保护流沙河以南、南凹河以西农田的堤防长度3.28km,建设标准均为5年一遇,利用糯扎渡的调蓄,使其防洪标准达到10一遇。
流沙河河口的大沙坝,为澜沧江江心洲演变而来,面积约 5000亩,现状地面高程约540m,主要为菜地。《澜沧江干流景洪以下河段防洪规划报告》曾经作过大沙坝堤段防洪堤线方案比较,推荐大沙坝堤段防洪堤线采用沿原澜沧江故道岸边阶地布设至曼听排涝闸后折向西至5#排涝闸方案,今后可以结合景洪城市发展的需要,适时研究大沙坝综合整治的可能性。本次规划过程中,对河段的防洪形势进行了分析,认为对大沙坝进行综合整治不会增加景洪城市的防洪压力;同时,景洪市作为我国面向东南亚的口岸城市,土地资源非常有限,迫切需要结合大沙坝综合整治为当前城市发展提供土地资源。因此,今后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可对大沙坝进行综合治理。
(3)《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纲要文本》
第61条:妥善协调好流域防洪与城市防洪的关系,流域水利工程与城市防洪工程联合调度,库堤结合,使城市防洪标准达到50-100年一遇。推进澜沧江防洪堤(景洪城区段)达标建设,加强流沙河的疏通整治,保证其两岸留有充足的生态缓冲空间(及泄滞洪区),提高泄洪、蓄洪能力,保障水安全。
第101条:整合码头资源,提升港口能级,以中心码头、橄榄坝码头、景谷寨码头形成“两客一货”的码头布局,打造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化港口;发挥澜沧江一江连六国,贯通提升水道景洪段的航道网络与等级,积极推进干线航道高等级化。
第117条:景洪市中心城市防洪标准达到50-100年一遇,勐龙镇、基诺乡、景讷乡、中国足球彩票、普文镇、勐旺乡防洪标准达到20-50年一遇。整治河流水系,推进澜沧江防洪堤(中心城市段)达标建设,加强流沙河等河流城区段的疏通整治,护岸堤防与自然堤岸相结合,减少流沙河城区下游段沿线城市建设开发,设置亲水生态区,提高泄洪滞洪能力;连通城市河流水系,提高水面率,增强水系蓄洪功能。加强山洪治理,保护并修复山区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泥石流隐患。
(4)《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
该规划已获得批复。《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中规划把景洪市发展成为以生态旅游、商贸物流、边境贸易加工、生物产品加工、健康养生产业为主,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和面向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中心城市和以“热、傣、水、边”为特色、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生态旅游城市。
规划设计澜沧江、流沙河两岸,重点抓好引水入城、澜沧江?湄公河六国风情;提升澜沧江航道等级为四级,增加航道通行能力;景洪港橄榄坝码头续建。
市域其他临水乡镇规划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规划中心城区近期按20年一遇标准设防,远期逐步提高到50~100年一遇标准。中心城市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地面不积水,重点镇或一般镇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地面不积水。
八、规划期限为多少年?
现状基准年2020年,规划水平年2030年。本次规划除特别标注,均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洪峰:一次洪水或整个汛期水位或流量过程中的最高点;1985国家高程基准:采用青岛水准原点和根据由青岛验潮站1952年到1979年的验潮数据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所定义的高程标准,其水准原点起算高程为72.260m。)
景洪市水务局
2022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