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换成纯文本
  • 页面放大功能
  • 页面缩小功能
  • 页面配色功能
    • 页面原始配色
    • 黑底黄字白链接
    • 黄底黑字蓝链接
    • 蓝底黄字白链接
    • 白底黑字蓝链接
  • 十字辅助线功能
  • 示屏放大器功能
  • 页面后退功能
  • 页面前进功能
  • 退出无障碍

景洪市景讷乡:一颗西瓜解锁乡村振兴“共富密码”

  • 来源 :景洪市景讷乡人民政府
  • 浏览 :
  • 发布时间 :2025-04-23
  • 【字体: 大  中  小 

春回大地,农事渐忙。景讷乡曼散村委会曼勐新寨村小组的农田里翻涌着绿浪,瓜藤蜷曲成跃动的五线谱,金黄花蕊间蜂蝶翩跹,墨绿条纹的西瓜在阳光下泛着诱人光泽,农户们弯腰采摘、分拣装车的动作娴熟利落,机声隆隆与欢声笑语交织,谱写着乡村振兴的“丰收交响曲”。


“过去,我们掌握的种植技术有限,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都不尽如人意,更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在种植大户岩温敌的记忆里,这片土地曾是另一番景象——产业零散、产能低下、村民收入受限,是有名的“落后村”。“现在可大不一样了!家家户户盖新房、买汽车,经济收入越来越高,这日子越过越红火。”

从昔日的“落后村”到如今的“幸福村”,曼勐新寨村如何实现华丽转身?这还得从一颗西瓜说起。


“村里有自己的支柱产业”是村长岩拉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立足本村多年的西瓜种植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岩拉带着党员岩温叫、岩温罕等人扛着锄头扎进田里,决心攻克“品种不好、技术落后”的难题。他们通过网络学习、翻阅书籍、与企业和种植能手“取经”,积极参加各级举办的技术培训,并引进不同品种试种、对比、筛选,最终选定了“麒麟”和“甜王”品种,带动全村30户农户参与种植。


技术突破让西瓜产量翻倍,岩拉却对着堆积如山的果实犯了难。“村民跟着我种瓜,就是打心底信任我,我得让这瓜不仅不愁卖,还要卖得好!”岩拉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多方打听学习,依托“惠农网”“一亩田”等线上平台发布产品信息;组建代办员队伍,为农户提供优质种苗、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服务;建立“瓜果信息交流群”“收果交流群”等微信群,让农户和经销商“面对面”交流,不断稳定和拓展销售渠道。目前,村级代办员已发展到8人,每亩收入提高了3500元,户均年增收可达15万元。

为持续提升村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景讷乡党委、政府探索推行“水稻+蔬菜”“玉米+瓜果”等“粮经轮作”模式,在守住耕地红线、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让农民既端稳了“饭碗”又装满了“腰包”。在这样的模式下,西瓜产业不断朝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截至目前,全乡种植西瓜1800余亩、年产值达810万元。

“年轻人在田里种地,我就来这里打工,每天还有一百多元的收入。”生产车间里,年过五旬的村民玉扁逐一将西瓜称重、打包。自2024年9月以来,景讷乡通过设立“村(社区)劳务服务站”和“家门口就业服务点”,实行“企业下单、村级派单、群众接单”的“三单制”运作模式,带动村民实现务农、挣钱、顾家“三不误”。

夕阳西下,连片的瓜田铺展至天际,深绿的藤叶在余晖中泛起淡淡金边,与青瓦白墙的傣家新居相映成趣,忙碌的一天的人们聚在小院,互相分享着丰收的喜悦。这里的故事,正像藤蔓上新结的瓜果,孕育着更甜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