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军魂永远伫立在边境一线——戍边战士的心愿
- 来源 :景洪市公安局
- 访问次数 :
- 发布时间 :2021-08-23 15:48
入秋以来,挟裹着秋思的雨点淅淅沥沥地亲吻着大地。雨中,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勐龙边境派出所的民警辅警依然在边境一线值守、巡逻。阵阵秋风在不经意中翻开了戍边战士的心灵日记,仔细品读着战士们的心愿。
只想默默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我只想默默做好自己的工作!”说这句话的郭全是转改民警队伍中的一员,一个阳光开朗的“90后”。2013年6月,本该大学毕业就业的郭全,怀揣着儿时的梦想,毅然参军边防部队,实现了自己保家卫国的军旅梦。2019年初,郭全从公安边防部队转制,从原来的边防武警转成了国家移民管理警察,服装从军装变成了警服,身份从现役变成了职业警察。虽然身份变了,但郭全听党指挥、忠诚戍边的理想信念却丝毫没变。2020年伊始,疫情在郭全的家乡湖北暴发,身为家中独子的郭全感到坐立不安。夜里,确认家人平安无事后,郭全默默地挂断电话,托夜空中那轮明月带去自己给家人的思念和祝福,然后又坚守在执勤点上。连续三年独自在外过年,他也想回家享受家乡春节的热闹,也想与家人吃一顿和和美美的年夜饭,但是军人的职责与使命早已融入了他的血液,警察的信仰与责任早已深入了他的骨髓,他没有半句怨言,只是默默工作,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边关有我,请祖国放心”的铮铮誓言。
盼望辖区平安稳定小雨不紧不慢地下着,曾传贤匆匆忙忙地走在辖区邦飘村的田间小路上,一身藏青蓝早已被雨淋湿,泛起了微微的深蓝色。今年是曾传贤到勐龙边境派出所工作的第20个年头,初出茅庐的“小曾”如今已成为群众爱戴的“老曾哥”。曾传贤抚摸着兜里有些褪色的国防服役章,望向了曼伞村。前些天勐龙镇连降大雨,曾传贤的眼中掩藏不住焦虑与担心。与曼伞村委会村干部打过几通电话后,曾传贤说道:“走!都和我一起到寨子帮忙去!”“曾哥你别去了,交给我们年轻同志吧!”“我是社区中队队长,我不去谁去?”43岁的“老曾哥”带领社区民警辅警冒雨和群众一道清理淤泥、搬走杂物……短短一天时间,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得以恢复。村委会支书紧紧握住曾传贤湿漉漉的手,连声道谢。曾传贤笑着说:“只有我们警民齐心,辖区才能越来越好!生活才能越来越美!”收回思绪,曾传贤心中只剩下满满的急迫和担忧。十分钟前正在午睡的他被手机铃声叫醒:“老曾哥,我家父亲走丢了!”对曾传贤的信任与依赖让辖区群众养成了“有困难找曾哥”的习惯。“别急!我马上来帮忙!”曾传贤记得,这家的老人有饭后绕村散步的习惯,便围绕村寨小路一路寻找。在一片玉米地中,曾传贤找到了不慎跌倒的老人,经及时治疗,老人身体已无大碍。看着紧紧相拥的父女,恍惚间身穿橄榄绿的“小曾”又出现在了自己眼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又回响在了耳边。在勐龙镇卫生院,曾传贤悄悄地垫付了医疗费,“回去再睡一下,做一个辖区安稳,岁月静好的梦!”曾传贤愉快地想着,胸前“移民局”的徽章经过汗水与雨水的洗礼,显得更加闪亮。凭借对移民管理事业的无限忠诚,曾传贤将平凡的社区工作变得不凡,先后荣获三等功2次,2020年7月被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被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表彰为年度“抗疫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优秀警务区民警。
希望给家人多点陪伴“我只有一个心愿,在家人需要我的时候,我可以陪在他们身边。”副所长蒲勇说。2015年4月8日凌晨1点,刚满一岁的儿子半夜突发高烧,父母将消息告诉了蒲勇的妻子。因为担心着急,她连夜开车往回家赶,途中车子竟然没油了。凌晨的高速公路上,黑漆漆的一辆车都没有,谁可以来帮帮自己?在绝望与无助中,蒲勇的妻子第一个电话却没有打给亲爱的丈夫,而是打给了自己的领导,因为她的丈夫正在千里之外的云南守护边境的安全,怎么舍得再让他担心。“你肩负着全家的重任,我在边疆站岗值班……”这就是夫妻两相互的信任。蒲勇从警已有整整10年,工作中智勇双全、勇于钻研,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办案能手。可是作为丈夫、爸爸与儿子,他却是不合格的。他的父母带着7岁的孩子在四川老家生活,妻子则在当地的县公安局上班,岳父母则是生活在湖北,“双警家庭”,四地分居。“长期的聚少离多,儿子对我很陌生,平时和家人视频聊天的时候,儿子也很少和我说话。我们父子间就像陌生人一样。”聊起儿子,蒲勇哽咽地说。“我亏欠他们的太多了,亏欠孩子的太多了,想和孩子说的太多了......”“我的心愿就是有朝一日,我也能够像守护边关一般守护家人,让家人如边关一样安全。”蒲勇说。一次从军,终生是兵,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军魂。透过“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的歌声,我读懂了戍边战士的心愿——让军魂永远伫立在边境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