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换成纯文本
  • 页面放大功能
  • 页面缩小功能
  • 页面配色功能
    • 页面原始配色
    • 黑底黄字白链接
    • 黄底黑字蓝链接
    • 蓝底黄字白链接
    • 白底黑字蓝链接
  • 十字辅助线功能
  • 示屏放大器功能
  • 页面后退功能
  • 页面前进功能
  • 退出无障碍

景洪市玉米白斑病防控建议

  • 来源 : 景洪市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站
  • 访问次数 :
  • 发布时间 :2021-08-02 16:03

玉米白斑病是2020年7月在云南省发生的一种新型玉米病害。在云南省的爆发路线与草地贪夜蛾的入侵路线高度吻合,推测可能与草地贪夜蛾入侵有关,病原菌可能是由草地贪夜蛾入境我国的。

一、玉米白斑病田间发生特点及症状

(一)生产上观察发现该病发病较晚,一般在玉米灌浆期之后在玉米叶片和苞叶上开始大规模出现病斑。不同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温带玉米种质抗性较差,含热带玉米种质的品种抗性较强。

(二)玉米白斑病田间症状

玉米白斑病是一种真菌病害,病斑最初较小,淡绿色,散生于叶片表面。随着时间推移,病斑变白、变干,有或无深褐色边缘,类似百草枯除草剂引起的药害斑点。病斑圆形、长形至长方形,0.3~2.0厘米。病原菌在田间可多次反复侵染玉米组织,特别是当夜间温度超过14℃时,加之雨水多/潮湿/结露重时,会进一步加重病情。空气相对湿度超过70%,病原菌孢子容易侵入玉米组织。

二、景洪市玉米白斑病发生情况

截至2021年7月,景洪市在勐旺、普文、大渡岗、勐养等乡镇相继发现有玉米白斑病的发生危害。发生面积、品种等情况在统计中。

三、防控建议

(一)确实落实好病情普查工作

各乡镇根据2021年7月19日转发的《云南省植保植检站关于加强玉米叶斑类病害监测与防控工作的通知》,尽快落实掌握辖区内玉米白斑病的发生区域,记录统计发生时间、 分布地点、发生面积、品种田间抗性表现及危害损失等情况,及时报送景洪市植保植检站,全面摸清可能发生的危害情况。

(二)加强宣传及培训

玉米白斑病属于新发真菌性病害,针对基层干部群众识别难、 防治难、认识不足等问题,各乡镇要高度重视,要立即组织开展玉米白斑病识别与防控技术培训宣传活动。同时,通过群众会议、网络、宣传栏和宣传挂图手册等形式, 开展宣传普及,让广大干部和群众充分了解该病的形态特征和防治方法。

(三)防控建议

玉米白斑病一般是在玉米灌浆之后发生,病情严重时可导致玉米叶片干枯,果穗畸形,出籽粒低,降低玉米产量和品质。

1、加强田间观察,及时发现,在病害发生初(前)期及时开展防控,减轻病害危害程度,控制其蔓延。

2、防控药剂可选用丙环唑,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等药剂。

3、有条件的区域推荐开展无人机统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