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换成纯文本
  • 页面放大功能
  • 页面缩小功能
  • 页面配色功能
    • 页面原始配色
    • 黑底黄字白链接
    • 黄底黑字蓝链接
    • 蓝底黄字白链接
    • 白底黑字蓝链接
  • 十字辅助线功能
  • 示屏放大器功能
  • 页面后退功能
  • 页面前进功能
  • 退出无障碍

政务信息(2020)第七期

  • 来源 :中国足球彩票
  • 访问次数 :
  • 发布时间 :2020-06-28 15:29


第7期

2020年6月24日

目   录

·景洪市多措并举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景洪市多措施做好粮食生产安全

·景洪市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景洪市推动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落实

·景洪市全力做好“夜间经济”发展

·景洪市做好电商直播行业带货发展工作

·景洪市开展海鲜产品相关新冠肺炎核酸检测

·景洪市率先启动二级预算单位审计全覆盖工作

·简讯三则


【产业升级】

景洪市多措并举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近年来,景洪市积极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壮大地方优势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市特色生物产业、旅游文化产业和健康养生产业等取得阶段性成绩。

一是加快发展特色生物产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推动“互联网+生物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发展。2019年,全市香蕉产量达143491吨,比2018年增加了20.1%;精致茶叶产量达3322.88吨,比2018年增加了190.5%。二是做精旅游文化产业。景洪市以旅游为龙头,启动创建“世界旅游名城”,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通过省级初验。“游云南”手机APP与全省同步上线运行,智慧旅游取得新成效,旅游品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旅游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2019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682.23万人次,同比增长20%,旅游综合收入达598亿元,同比增长28.6%。积极推进精品现代旅游农庄、旅游扶贫村建设,实现乡村旅游接待193.85万人次,同比增长5.8%,乡村营业收入8254.42万元,同比增长6%。三是做强加工制造业。景洪市经济增长依赖于粮、胶、糖、茶、电力、医药等产业的发展,全市2019年合成橡胶制造业产值为701931万元,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产值的70.1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19393.5万元,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产值的1.9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产值245876.12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19.41%。四是做好健康养生产业。景洪市抢抓国家和省推进健康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围绕 “医、药、游、养”四大主题元素,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思路,以健康旅游、傣药医疗保健、保健食品、避寒养老、休闲养生、体育健身为重点,逐步建设相应的示范园区和基地,大力推进景洪曼贯医养融合健康养生小镇等项目进度,扩大产业发展规模,提升品牌效应。(市发展和改革局)

【粮食安全】

景洪市三措施做好粮食生产安全

近年来,景洪市根据实际,采取三大措施,以保证全市粮食生产安全,目前,全市现有耕地36.5万亩,其中水田24.6万亩,2019年用于种植粮食的耕地占78.73%(含复种面积),用于种植水稻的水田占18.43%。

一是“藏粮于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目前,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98862.2亩,比上年同期增加40099.4亩。其中小春粮食作物生产57892.6亩,比上年同期增加7642.8亩;大春粮食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0969.6亩,比上年同期增加32456.6亩。二是“藏粮于技”,提升科技在粮食生产中的成果转化率。景洪市落实水稻绿色优质高效示范基地建设,推广水稻、玉米新品种,开展冬籽粒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30个,现已全部收获完成,开展优质水稻新品试验示范种植8个,现已完成育秧,计划今年6月下旬开始移栽;积极参与省州科研院所开展粮食作物相关试验示范工作。2020年参与云南大学资源植物研究院开展多年生研究及示范种植,截至目前开展多年生稻云大107示范种植1000余亩,现正在陆续开展大田移栽工作。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开展水稻重大专项项目,主要涉及繁种、直播水稻种衣剂试验、1000余份水稻材料选育、水稻区试和生产等;保粮食储备安全。景洪市首先落实地方储备粮任务,严格储备粮管理,保证地方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可靠;开展粮食仓储功能提升改造,保障地方储备粮规模;引导企业和农民扩大存量规模,提高社会储粮水平;提高仓储规范化管理,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其次是落实粮食流通环节监督检查职责。加强粮油市场监测,完善粮食统计调查制度,实时监测粮油市场价格供求形势,提高对粮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确保粮油市场“保供稳价”。再次是完善粮食应急机制,制定发布了《景洪市粮食供应急预案》,有效监测和控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市内粮食市场异常波动。截至目前,全市粮油市场价格稳定,供应正常,未启动粮食应急预案。(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农业农村局)

【民生工作】

景洪市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近年来,景洪市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临时救助实现按月审批、按月发放。

一是逐步提高救助标准。2020年6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年42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4500元,城市低保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63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640元,城乡特困人员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732元提高到每人每月832元,均为上级政策规定的最高水平。二是做好信息核查比对。坚持“逢进必核”原则,在核对平台出具核对报告,对专项核对系统反馈各类异常数据处理。定期不定期进行复核,各乡镇(街道)、农场管委会做到定期复核,100%入户核查,市级进行30%随机入户抽查,从严进出把关,停发有书面告知书。三是落实亲属备案制度。严格落实民政工作人员、低保经办人员、村(居)委员会成员近亲属申请享受最低生活保的备案制度,这部分人员的近亲属申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逐级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民政部门备案,县级民政部门实行100%入户核查,同时在云南省城乡社会救助信息系统中标注为“近亲属”。其他公职人员近亲属申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参照执行。四是健全救助联席机制。由市民政局牵头,每月底召开联席会议,市扶贫办、市卫生健康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医疗保障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跨部门间数据共享,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2020年1至6月,全市共累计救助城乡困难群众53143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574.92万元,其中:救助城市低保对象12962人(次),发放低保金592.09万元;救助农村低保对象40181人(次),发放低保金982.83万元;2020年对因灾、因病等原因造成临时困难的家庭实施临时救助78户(次),发放救助资金54.42万元;实施急难救助7人(次),发放救助资金3.1万元。对患病家庭给予医疗救助74户(次),发放救助资金52.46万元。( 市民政局)

【政务服务】

景洪市推动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落实

为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景洪市在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工作中,积极探索,紧紧抓住“评价什么”、“怎么评价”、“评价结果怎么用”三个关键问题,走出了一条“好差评”工作新路子,有效推动了全市政务服务质量的提升。

一是联通部门,入驻窗口评价全覆盖,解决“评价什么”的问题。 景洪市依托市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平台,设立61台评价器将政务大厅入驻的30个单位部门、98个窗口办理的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评价范围。同时通过“好差评”后台和“一窗受理”系统及时提取评价事项数据信息,破解网络联通难、事项参与难、数据采集难的“三难”问题,明确了“评价什么”的边界和途径。二是畅通渠道,“一事一评”无死角,解决“怎么评价”的问题。畅通“一部手机办事通”、“12345”政务服务热线、窗口评价器3种评价渠道,将群众评价数据按时归集到“好差评”工作落实中,并设置政务大厅巡察员、评议信箱、24小时监督投诉电话,随时随地接受企业群众的各类“找茬”、评价,完善社会监督员、市民投诉中心等评价渠道,满足线上、线下、现场、离场多种评价形式的需要,解决群众评价难、评价渠道不通畅等困难,全面扫除评价盲区,达到“一号一评”无死角。三是强化整改,确保群众满意,解决“评价结果怎么用”的问题。对于用户的“差评”,交由责任单位限期整改,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在1个工作日内先行联系,并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反馈,较为复杂的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通过核验整改成果,形成评价、归集、分析、跟踪、整改反馈的闭环链条,确保群众的“好差评”件件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对各政务服务窗口进行每日工作情况巡查,并向窗口部门单位每月进行工作通报,探索将评价结果作为对部门政务服务年度考核和有关政务服务人员奖惩的重要依据参考,倒逼政务服务不断提质增效,努力实现“满好评、零差评”。2020年1—5月31日共评价6350条评价,其中好评5796条,差评7条(已跟踪反馈整改),未评价547条,好评率91.28%。(市政务服务管理局)

【经济工作】

景洪市全力做好“夜间经济”发展

“夜间经济”是现代城市业态之一,一般指从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6点所发生的三产服务业方面的商务活动,景洪市的夜间经济主要囊括购物、餐饮、娱乐、影视、休闲等。目前,全市夜市包括滨江夜市、长龙夜市、海龙夜市和告庄西双景夜市四个。

告庄西双景作为综合性的大型文化产业体验园,每年举办二十余场民俗活动,成功打造了“湄公河—星光夜市”商业品牌和文化旅游产品,进驻告庄西双景的各类商家总数近5000家,景区内年营业收入高达近60亿元。5月25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关于省级旅游度假区等5项认定名单的公示》,对省级旅游度假区、特色旅游城市、旅游强县、旅游名镇、旅游名村5项认定名单进行公示,告庄西双景旅游度假区位列10家省级旅游度假区之一。

针对目前夜市经济存在的问题,景洪市将进一步规范景洪市夜市经营管理秩序;优化夜生活集聚区及周边交通组织管理;提升夜间卫生安全管控能力和夜间经济活动的科技含量与文化内涵;持续推动景洪乡村城镇夜间经济发展;进一步打造告庄西双景夜间经济助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等。

为进一步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潜力,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景洪市抓住机遇,在吃透省州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制定了《推进全市夜间经济发展的意见》,目前正在征询市级各部门意见,《意见》指出,要努力把景洪市建设成为全省夜间经济发展的示范区,到2025年,全市建成高品质夜市街区3条、特色餐饮酒吧街 4条以上,特色小镇3个,夜间演艺 4个以上,水上夜游 3 个以上,景区夜游3 个以上、地摊经济文化广场4个以上。全市夜间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0亿元以上,年增长12%以上。(市发展和改革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市教育体育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商务局)

景洪市做好电商直播行业带货发展工作

2019年被称为“直播电商元年”,各大传统电商和社交电商平台纷纷推出直播带货模式,景洪市积极作为,多渠道参与直播,2020年第一季度,全市参与直播的商品数1854个,投放率为22.2%,实现零售额2783.4万元,零售量181万件,直播场次达1707场,累计观看人次838.3万人。

一是产销对接,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在青枣热销期间,景洪市组织网络直播人气主播及本地网商,通过短视频直播的方式助销勐养镇的青枣。截至1月11日,景洪市各网商通过电商销售青枣400余吨,出货20余万件。截至1月15日,快手平台共发布西双版纳青枣短视频作品43个,累计浏览量191.8万。二是直播进村,培育直播带头人。为不断整合互联网主播资源、直播资源和电商销售渠道,为本地网商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对口帮扶,今年4月8日,云南省淘宝直播村播学院西双版纳州分院入驻景洪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共有21人参加了该分院开办的第一期直播高级培训班,授课老师分析、介绍了淘宝直播、抖音直播和快手直播等各类直播的优缺点知识,并为学员量身推荐相应的直播APP发展。三是多方联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景洪市今年种植的水果及相关农副产品面临滞销,景洪市联合5家电商企业共同助农收购滞销产品,并联合湖南卫视《向往的生活》栏目于4月15日开展公益助农直播活动,通过1个小时的直播活动,累计超过1945万人次在线观看,售出州内各种果干、水果、玉米等特产农产品共计195759份,销售额达5246682.35元,惠及西双版纳195个村庄的1750户村民,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商务局)

【卫生健康】

景洪市开展海鲜产品相关新冠肺炎核酸检测

6月13日—6月16日,根据景洪市应对疫情领导小组指挥部紧急部署在全市开展海鲜产品相关新冠肺炎核酸检测要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市卫生健康局对景洪市辖区内超市、餐馆、酒店、冻品店、农贸市场等五类主要场所,对其销售的三文鱼、虾、蟹、贝、蚝等海鲜产品、砧板以及从业人员进行了核酸采样检测,共采集722份样本(海产品527份,人员195份),乡镇192份、城区530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在本次抽检中,按海鲜来源性地统计,境外样本43份,国内679份;按监测场所统计,超市231份、酒店36份、餐饮店73份,农贸市场及冻品店382份;按标本种类统计,三文鱼(肉)表面擦拭标本11份,虾、蟹、贝、蚝等其它海产品表面拭子512份、砧板表面的擦拭标本4份,从业人员咽拭子195。

此次专项检测由景洪市疾控中心负责采样。下一步,景洪市市场监管局和景洪市卫生健康局还将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调整监测检测范围,及时公布检测结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审计工作】

景洪市率先启动二级预算单位审计全覆盖工作

近日,景洪市审计部门启动对全市222个二级预算单位的2019年度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工作。

近年来,景洪市审计部门坚持科技强审,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连续三年与审计厅同步实现一级预算单位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2020年,在一级预算单位预算执行管理逐年加强和规范后,结合景洪审计工作特点,在全省创新采取“审计机关业务指导+主管部门财务人员内审核查”的二级预算单位审计全覆盖方式,独立实施审计,走在全省前列。

本次审计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由审计机关采用50个数据审计分析模型,对全市222个二级预算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综合数据分析,筛选出数据疑点6800条,抽调全市34个部门38名内部审计人员对疑点进行全面核查,有序推进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业务协同与融合发展,推动二级预算单位加强预算管理、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市审计局)

简讯三则

※ 6月17日,景洪市举行2020年二季度重点项目开工仪式,本次集中开工重点项目共17个,总投资达157.7亿元,年计划完成投资46.1亿元,项目涉及产业发展、市政设施、道路交通、城市旧改、社会事业等多个领域。项目的实施将对优化投资结构,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完成全年经济主要预期目标,推动景洪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委宣传部)

※ 今年以来,景洪市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落实就业各项重大政策措施,加强就业市场供需衔接和精准帮扶,截至目前,通过网络发布岗位信息19期,发布363家企业岗位信息7702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7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22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42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421人。创业担保贷款扶持3人,扶持金额45万元,2名大学生有意向申请大学生创业补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1人,组织转移输送农村劳动力赴浙江、上海务工7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8人;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共7期,培训总人数398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4人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景洪市高度重视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工作,通过三年的建设,全市新建校舍总建筑面积128628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177203平方米,校园道路75千米,新征用地103亩。计划投入资金56624万元。(市教育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