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2024)第七期
- 来源 :中国足球彩票
- 访问次数 :
- 发布时间 :2024-09-16 10:45
·发挥区域优势 反季错峰销售——景洪市水产业释放“大魔力”
·借中老铁路引擎作用 走景洪市经济发展路
·景洪市“订单农业”发展势头良好
·简讯
【经济工作】
发挥区域优势 反季错峰销售
——景洪市水产业释放“大魔力”
景洪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水域资源和区位优势,是实施水产种业振兴、打造水产种业高地和渔业“南繁基地”的理想之地。提早生产、全年生产,反季销售、错峰销售是景洪水产苗种产业的最大优势。目前,景洪市淡水养殖总面积达5.39万亩,水产品产量5.35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11.76亿元,淡水鱼苗产量达36亿尾。有繁殖能力的苗种场6家(其中省级原良种场2家),面积994.3亩,苗种标粗场20家,面积1376.6亩。
一、重优势,加强种质资源保护
景洪市已初步形成集罗非鱼、加州鲈、黄颡鱼、丝尾鱯、叉尾鲇、红螯虾等名优品种及澜沧江土著鱼多种品类的水产良种基地,立足区域优势,已建设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个。完成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摸清景洪市鱼、虾、蟹、贝、藻、两栖爬行等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群体数量、区域分布、保护利用、特征特性及遗传结构等情况;进行资源收集与保护,发布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名录,促进资源保护与利用。积极稳妥引进推广国内外优良品种资源,对美国加洲鲈鱼、黄颡鱼、罗氏沼虾、澳洲龙虾等进行养殖试验示范、本地化扩繁与技术集成,并逐步向省内外适宜地区进行养殖推广。积极争取国家渔业发展资金支持,申报并获得了“省级良种场生产能力提升”及“集中连片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处理”项目扶持,完成建设亲本保存和培育池、孵化繁育车间、隔离检疫池、菌种培育池、投入品仓库、配套进排水系统、尾水处理、电力线路、动物无害化处理等设施。通过项目实施,大幅提高了景洪市有关企业的苗种生产水平,鱼苗产量达36亿尾,占西双版纳州鱼苗总产量的34.6%,成为了全州的水产种业基地之一。
二、破难题,强化育种创新攻关
景洪市全方位借鉴国际市场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借助国内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淡水渔业领域内专业的技术团队,结合自然气候条件,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完成澜沧江经济鱼类丝尾鱯、叉尾鲇等品种的人工繁育。目前,苗种繁育各个阶段的技术已熟练掌握,且已取得4项知识产权。标准化实施品种的选育、饲料配制、饲养管理、池塘的设计建设、疫病的防治。景洪市水产养殖技术团队制定的相关良种保存、生产及苗种繁育技术操作规程,亲本种质标准、亲本选育及更新制度、良种选育工艺流程成为大学院校水产种业科研教学实践及合作基地。
景洪市西双版纳一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潘晓赋正高级工程师签订了联合研发“罗非鱼新种质创制与可持续”的合作协议,筛选及培育适应高原繁育和养殖的罗非鱼水产新品种,连续选育罗非鱼F1-F4代,提升亲鱼繁育质量,提高苗种品质,规模化生产罗非鱼苗种,推广罗非鱼良种良法养殖,延伸和拓展罗非鱼养殖产业链,目前,公司年生产能力达4亿尾。
三、强集成,提升良种生产能力
坚持外引内培并重,支持水产种业企业立足特有资源、特色品种,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鼓励企业引进培育优质高产新种质,建立种质资源基地,支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发展,建立研发、展示、示范、推广、服务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以西双版纳一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罗非鱼为“强优势”品种生产的企业集群。以西双版纳普水鱼苗公司为龙头的黄颡鱼、大口黑鲈、泥鳅、罗氏沼虾等为“补短板”品种生产的企业集群。以云南霖德澳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红螯虾、云斑尖塘鳢等为“破难题”品种生产的企业集群。在育种研发、基地建设、生产加工等环节给予重点扶持。
景洪市西双版纳普水鱼苗繁育有限公司全方位借鉴国际市场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借助国内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淡水渔业领域内专业的技术团队,建立标准化的高效水产繁育场,水产苗种年生产能力为20亿尾,亲本保存数量1.5万公斤。于2020年被评为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于2021年被认定为云南省省级良种场。云南霖德澳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制定了红螯虾原良种保存、生产及苗种繁育技术操作规程,取得知识产权4项,于2020年被评为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并于2021年被认定为云南省省级良种场,2022年成为云南农业大学教学实践基地。
四、控风险,注重种业市场监管
景洪市注重对从事水产养殖生产、水产苗种生产和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指导,严格要求落实水产养殖生产记录制度、水产养殖投入品使用、养殖证制度、水产苗种生产相关制度,不断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推进水产种业基地建设。目前全市渔业良种繁育生产有28家(其中繁育场6家,培育场22家);规模总占地面积1743.8亩,净水面积1391亩,主要品种有罗非鱼、草鱼、白鲢、鳙鱼、鲤鱼等,名优品种加州鲈、黄颡鱼、叉尾鮰、红螯虾等,上半年繁育及标粗生产规模91398万尾,同比增加55%;同时积极发展名特优养殖,推广名特优养殖,包括大口黑鲈、丝尾鳠、叉尾鮰、黄颡鱼、罗氏沼虾、对虾、红螯虾品种养殖示范。
五、早生产,提高产品销售额度
景洪市具有优越的气候条件,一年四季气候温暖湿润,非常适合养罗非鱼、澳洲淡水龙虾等水产品,提早生产、全年生产,反季销售、错峰销售是景洪水产苗种产业的最大优势。因罗非鱼是热带鱼类,生存水温要求不低于12℃,景洪市一年四季都可以养殖,能错峰上市,错峰销售。景洪市普文镇有着全省最大面积的“罗非鱼”池塘养殖基地,水产养殖面积1.6万亩,年产量可达4.8万吨,产品远销川渝等地区,占昆明罗非鱼销售市场份额的70%以上;辖区云南霖德澳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澳洲淡水龙虾一年最少可养殖两茬,冬季不需温棚也能自然越冬,今年产量预计能达到2000万尾以上。(市水产养殖中心)
借中老铁路引擎作用 走景洪市经济发展路
?中老铁路的建成运营成为推动中老两国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重要引擎,?成为造福两国人民的幸福路、?发展路、?友谊路。据统计,景洪市2024年1—6月出入境人员12.56万人次,同比增长178.8%;进出境车辆4.55万辆次,同比增长47.2%;进出境货物75.67万吨,同比增长41.3%;进出口贸易额15.22亿元,同比增长27.6%。其中,边民互市进出口贸易额7.2亿元,同比增长108.12%。????
一、基础设施不断提升
(一)水陆空铁立体化发展,内外联动不断加强。2023年全年火车到发旅客851.05万人次、增长144.1%,到发货运量240.7万吨、增长45.3%。机场四期改扩建、野象谷货运站升级改造、勐龙通道公铁联运冷链物流仓储、西双版纳站物流仓储等项目有序推进。2023年恢复和加强同周边国家地区水陆空铁和各领域交流合作,与老挝北部五省签订包括交通基础建设、通关便利等领域合作协议;签订恢复国际道路客运班线和直飞琅勃拉邦航线的合作协议;恢复西双版纳到泰国清迈国际航线一条、景洪至会晒国际道路客运班线一条,泰国国际水运航线政府间互访20批133人次,互派师生2批88人次,与泰国清莱市签署友城意向书。
(二)物流枢纽建设不断加速。景洪市不断创新和加快流通体系建设,以节点服务为中心,发展多层次的现代商贸流通业,构建开放的流通体系。引进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大型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打造集商贸物流平台、国际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园区、商务服务中心为一体的国际物流中心。通过打造寄递物流中心,加强沿线物流枢纽建设。推动寄递物流中心落地生效。西双版纳临港国际快递物流产业园区项目已完成项目概念性规划方案及可行性报告的编制,列入建设项目清单和西双版纳州级重点项目库;景洪市建成1个快递共配中心,已投入使用。
二、对外贸易环境不断改善
(一)货物种类与运输范围扩展。中老铁路跨境货物品类由开通初期的橡胶、化肥等10多种商品扩展至电子、光伏、通信、汽车等2900多种,货物运输辐射老挝、泰国、越南、缅甸等12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国内主要城市,万象至昆明间物流成本较中老铁路开通前下降40%至50%。
(二)口岸基础设施不断优化。勐龙通道国门联检楼、设计规模200万吨的海关查验场、设计规模100万吨的边民互市场、海关办公楼、边检边民检查业务用房、H986查验系统、大通汇智能通关系统等查验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设备建成并投入使用;依托勐龙通道建设的勐龙口岸经济区已初具规模,已完成土地征收储备965亩,除查验货场、边民互市场、海关生活用房建设完成外,4条园区道路、2座加油站、全覆盖视频监控设施、勐龙通道0.28公里道路改造等基础设施也建成投入使用。目前,景洪市中老铁路勐龙240通道公铁联运冷链物流仓储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景洪市勐龙通道口岸提升改造项目一期跨境段建设完工,积极推动粮食指定监管场地建设。争取“一事一议”方式允许勐龙通道粮食类、水果类商品继续进口,目前,已根据海关要求完成勐龙通道粮食类(杂粮豆)指定监管场地验收,勐龙通道杂粮豆已正常通关。
(三)通关便利化水平大力提升。一是主动进行口岸通关监管流程优化,贯彻执行海关总署“简化监管证件”措施,深入推进“提前申报”“两步申报”改革,持续压缩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二是坚持以隐患排查整治为导向,部署多轮次口岸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制定《景洪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口岸(通道)限定区域管理规定》,强化进出口岸限定区域人员筛查,规范口岸限定区域管控,全力筑牢口岸安全管控体系。三是制定优化通关效率工作方案,排查影响通关效率问题,制定工作措施,推动优化通关工作走深走实。四是谋划景洪市勐龙通道口岸改造提升项目,一期(跨境段)已完工,有效拓展了勐龙通道跨境段空间,实现人车分流,提升了车辆通行效率,持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三、经济带建设有利推进
推进“一带两园”建设,通过两园的优势互补,形成岸腹联动的经济发展结构,带动中老铁路沿线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
(一)沿线产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景洪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集聚区勐养片区依托野象谷站,打造具备口岸查验、边民互市、仓储与流通加工、多式联运与跨境道路运输、边境贸易综合服务、金融服务、物流信息处理、冷链物流、配套商务办公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型口岸物流园,截至目前实施公建项目17个,累计完成投资15.07亿元,预计年内开工野象谷站公铁联运及中老昆万物流能力提升等项目,通过基础设施配套的完善,进一步提升物流枢纽运营承载能力。同时,积极做好园区招商引资工作,走访鼓励水果、橡胶、米制品、茶叶等加工类项目入园,今年二季度以来共接洽企业前往勐养园区135人次,参加项目推介会推介勐养产业集聚1次。截至目前,云南煌雅傣医药堂、中林集团、西双版纳金菩麟实业有限公司、西双版纳华源纸品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已签约进驻园区。
(二)勐龙口岸边境经济区建设加速推进。以边境贸易为关键,以勐龙曼栋通道为重点,在健全口岸基础设施,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的基础上,有效抢抓RCEP签署机遇,加快推进勐龙口岸边境经济区建设,积极申报省级边境经济合作区,不断深化与缅甸等东盟国家在电子信息加工制造、供应链贸易、跨境物流、跨境农业、跨境劳务等领域的合作,推动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同时通过引导落地加工企业发展互市商品深加工,不断延长产业链和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推进跨境产业链融合发展。集地方特色产品批发市场、保鲜冷链物流仓储、边民互市产品进口落地加工、跨境电商等为一体的边民互市产品落地加工跨境电商交易中心及冷链仓储项目正开工建设。
四、旅游与人文交流深入开展
国际旅客列车开通促跨境旅游发展。国际旅客列车的开通有效提升游客流量,以方便的交通方式吸引更多国际游客,2024年1-6月,景洪市接待海外游客5.04万人次,同比增长128.05%;预测旅游外汇收入3153.41万美元,同比增长129.19%。游客的到来促进了当地文化的传播和文化交流,推动了当地的社会和文化发展;随着旅游收入的增加,更多资金投入到资源保护和环境管理中,推动可持续旅游的发展;同时有助于新景点、新活动和新的旅游产品创新和开发,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游客需求。(市商务局)
【农业农村工作】
景洪市“订单农业”发展势头良好
订单农业又称契约农业,是指通过签订购销合同的方式来解决农业产业化中供销不匹配问题的市场行为。依托数字技术兴起的“订单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生产方式,能够有效实现小农户融入大产业、链接大市场、衔接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近年来,结合村镇市场化运营、数字经济建设、农业产业集群建设、党建联建机制等实践,景洪市探索推动“订单农业”发展,打造“小糯玉米+订单”高效发展模式,积极建设农业与旅游、教育、民族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着力推动农业降本增效、农民增产增收、农村高质发展。
明任务,发展新业态。围绕景洪市橡胶、茶叶、坚果、水果、小糯玉米等特色农业产业谋划新蓝图、新规划。先后印发了《景洪市小糯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景洪市热带水果(坚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景洪市普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工作任务,全力服务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培育小糯玉米企业,形成了以小花糯(天紫23)和版纳小白糯(拇指玉米)两大特色小糯玉米产业链,加工企业从2家增加到49家。投入210万元小糯玉米产业发展资金,制定《景洪市小糯玉米种植示范扶持项目实施方案》,推广以“企业+村集体+农户”的模式,为景洪市小糯玉米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扶持,带动112户农户发展糯玉米种植6000亩,订单报价收购,进一步稳定企业糯玉米原料和带动农户增收。投入200万元在西双版纳云上良品实业有限公司建设景洪市乡村振兴创新创业产业孵化园,用于“一平台、四中心”暨数字农业平台、研发中心、农特产品展示中心、培训中心、直播中心建设,形成“订单+消费”“订单+生产”的产业发展新业态,沟通生产端和市场端。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统筹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体系化建设,通过订单生产、就业务工、生产合作等带贫模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为农户增收提供多重保障。
挖潜力,助力高端化。充分发挥“互联网+”,深入挖掘市场潜力。举办西双版纳景洪小糯玉米产业发展论坛,邀请四川省农科院、云南省农科院等有关专家,州市有关单位、企业多方共话景洪小糯玉米发展前景,共同探寻小糯玉米科学种植之路、产业发展之道、精深加工之法,论坛促成本地5家小糯玉米加工企业与科研院所、销售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3年12月举办《景洪市2023年产才融合+小糯玉米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大赛》,2024年4月联动京东集团做好景洪市小糯玉米产业带发展,举办京东集团小糯玉米产业带赋能活动。通过京东零售和京东物流的核心商流和物流资源,助力产业带企业在内贸的市场占有率。2024年5月,盒马(中国)有限公司与西双版纳傣鲜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推出全国首个小糯玉米盒马村,推动小糯玉米产业高质量、高端化发展。
育品牌,争创名优品。以龙头企业为载体,实施“一业一品”品牌培育,鼓励龙头企业争创名优品牌,着力创建以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为支撑的产业品牌体系,景洪市“三品一标”认证企业总数51家,认证产品186个,认证面积93259.5亩、2.2万头/只,认证产量44461.1吨。2024年,获绿色食品认证企业2家(景洪市晨晓商贸有限公司、西双版纳大奥商贸有限公司)认证产品3个,认证规模5441,产量1201吨。强化企业品牌意识,推动农业企业品牌打造,塑造形成云尚良品、若莲善品、岩喵喵、傣鲜生、龙园号等知名品牌。
重品质,实现强增效。强化品质监管,围绕小糯玉米产业,下发《景洪市小糯玉米种植技术规程(试行)》《西双版纳州小糯玉米栽培技术规程》《西双版纳小糯玉米加工技术规程》等相关标准,协助开展申报地理标志认证。鼓励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强化降本增效。西双版纳傣鲜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了标准化的无尘生产车间,引进先进生物质蒸汽发生器0.6T、高压滚杠清洗机SH-8000、翻转风干机SH-8000、全自动枕式包装机ELD-450等设备,日加工量可达35吨,年加工能力达7000吨,是西双版纳州规模最大、产品加工技术最先进的甜糯玉米自动机构生产流水线之一,实现了小糯玉米精细化、机械化加工,主要经营熟化礼盒小糯玉米、独立包装玉米等10多种系列产品。目前公司已授权16个实用新型专利、获得SGS机构认证的HACCP体系认证、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许可。
新模式,带动新农人。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引导和鼓励西双版纳曼列橡胶有限公司、西双版纳松哥实业有限公司、西双版纳望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双版纳寻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西双版纳云霖咖啡有限公司等优势企业,通过建立“企业+农户”或“企业+村集体+农户”“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带动橡胶、坚果、热带水果、小糯玉米、咖啡等产业。景洪市81家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带动4428农户产业增收,户均增收1.13万元,吸纳就近务工就业300余人。西双版纳寻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通过土地流转,签约种植、订单收购、就近务工等方式,与勐龙镇100多户农户签订种植协议,通过提供技术培训与设备支持、成果展示、经验交流等形式,鼓励农民和企业一起耕作创业,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提高农产品质量,让企业和农户在产业链中优势互补,分工合作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成功带动周边600多户农户种植玉米,已签约种植基地万余亩,年产真空特色鲜食玉米12000吨,带动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培养了一批与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懂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市农业农村局)
简 讯
※景洪市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5家,认证产品8个,认证规模7051.5亩,产量6054.7吨;绿色食品产品认证面积62075亩,企业18家,认证产品109个,产量28130.4吨;有机食品认证企业28家,认证面积27968亩,认证产量10276吨,认证产品个数69个。(市农业农村局)
※ 2024年暑期基诺山乡游客接待量突破12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其中雨林徒步路线最高一天总接待人数达3765人,7月1日至8月25日共计接待84591人。(基诺山乡)
※ 近期,景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夜市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共检查肉类产品经营主体188家,发现并督促问题整改41个,其中责令改正5家。抽检肉类产品45批次,其中不合格4批次,合格率91.1%,立案查处3起,依法查扣未经检验检疫的鸡肉产品263.88kg,无中文标识泰国酸肉肠87根,案件正在进一步核实调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