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市2025年一季度规上工业能源生产消费开局良好
- 作者 :明莎
- 来源 :景洪市统计局
- 访问次数 :
- 发布时间 :2025-04-30 11:52
一季度,景洪市规模以上工业领域在能源生产与消费两端呈现出结构性分化特征,能源生产端呈现显著增长态势,其中水力发电表现亮眼;能源消费端则出现两年来首次负增长,为节能降耗工作减轻了阶段性压力。
一、能源生产情况
(一)总体发电规模跨越式增长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生产以电力为单一品类,发电量总量达13.72亿千瓦时,同比大幅增长54.7%,较2024年同期(-22.1%)的负增长局面实现76.8个百分点的增幅逆转。这一增长既体现了能源生产端的复苏动能,也反映出清洁能源产能的释放效应。
(二)分类型发电结构“两增一降”
水力发电:作为传统主力电源,水力发电量达11.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8%。增长动力主要源于一季度自然流水量充沛,为水力发电提供了充足水源条件。
太阳能发电:新兴能源贡献显著,太阳能发电量1.76亿千瓦时,同比激增81.9%。这一增长得益于2024年新升规纳统的太阳能发电企业新增光伏发电站点投运,推动光伏装机规模扩大,清洁能源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
火力发电:受燃料供应影响收缩,火力发电量0.3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7.6%。具体来看,垃圾焚烧发电作为主要火力类型,因一季度城市生活垃圾(燃料)投入量减少,导致发电量同比减少,反映出传统火力发电对燃料供应链的依赖性。
二、能源消费情况
(一)规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两年首现负增长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等价值,下同)为7.3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5%,较2024年同期(11.2%)的正增长态势回落15.7个百分点。其中,高耗能行业仍是消费主力,能源消费量6.1万吨标准煤,占全部规上工业的84.0%,但同比降幅达4.1%,较去年同期(8.9%)收窄13.0个百分点,显示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成效初步显现。
(二)三大行业能源消费全面下降
全市规上工业涵盖的三大行业能源消费均呈现负增长:
采矿业:综合能源消费量0.74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9.3%,降幅居各行业首位,反映出矿产开采环节能效提升或生产规模收缩。制造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66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5%,制造业作为工业体系的核心环节,其消费下降与产业结构调整、工艺节能改进密切相关。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89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8%,降幅相对平缓,体现能源供应行业自身能耗管理的稳步推进。
(三)电力消费增速放缓,高耗能行业逆势增长
一季度,规上工业企业用电量1.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较2024年同期(10.3%)增速回落5.2个百分点,显示工业用电需求扩张势头趋缓。值得注意的是,高耗能行业用电量达1.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6%,较去年同期(5.1%)提升4.5个百分点,反映出高耗能行业产能活跃度仍较高,节能压力依然存在。
三、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突出问题剖析
能源消费结构亟待优化。目前全市综合能耗超5000吨标准煤的企业集中在水泥制造、铁矿采选、橡胶加工和电力供应等传统高耗能领域,能源消费以煤炭、电力为主,新型清洁能源(如光伏发电)消费占比极低,能源结构呈现“高碳依赖”特征,短期内转型难度较大。
保供与节能的平衡压力。规上工业能源消费两年首次负增长,虽减轻了节能降耗压力,但也需警惕能源供应端的稳定性。在国内外局势复杂、“双控”政策持续的背景下,如何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能源需求的同时,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当前的核心挑战。
(二)对策措施建议
强化能源消费监测与预警机制。建立重点能耗企业动态跟踪体系,通过跨部门联动,推动重点用能单位建设能源管理体系,引导企业完善节能降耗的生产流程与激励机制。加强统计监测数据的实时分析,及时预警异常能耗波动,为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撑。
加速产业与能源结构双转型。产业结构优化:逐步降低高耗能行业比重,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通过政策引导推动产业升级。能源结构调整:加快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扩大光伏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探索“光伏+工业”等应用场景,推动能源消费从“传统化石为主”向“清洁低碳为主”过渡,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