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市2024年1—11月“四上”企业 情况简析
- 作者 :何志成
- 来源 :景洪市统计局
- 访问次数 :
- 发布时间 :2024-12-12 18:31
“四上”企业是统计数据的主要载体、源头活水和重要基础,也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效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及州委、州政府工作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市“四上”企业总量稳步增长。
一、“四上”企业基本情况
(一)“四上”企业总体情况。截至2024年11月,景洪市“四上”企业单位数504家,较去年同期增加60家,同比增长13.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3家(国家代报9家),同比增长4.3%;有资质的建筑企业62家,增长12.7%;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119家(国家代报2家),增长24.0%;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65家(国家代报2家),增长54.8%;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117家,下降1.7%;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68家,增长10.0%。(详见表一)
(二)“四上”企业新入库情况。截至目前,全市“四上”企业入库97家(含年度入库企业),其中年度入库61家,月度入库36家。分行业看,工业8家,建筑业7家,房地产业10家,批发零售业31家,住宿餐饮业24家,服务业17家。(详见表二)
(三)“四上”企业数在全省排位情况。截至2024年11月,全省129个县市区中景洪市“四上”企业总数排名第10位,其中:工业排名第20位,建筑业排名第22位,批发零售业排名第14位,住宿餐饮业排名第12位,房地产业排名第1位,服务业排名第11位。
(四)“四上”企业数在全州占比情况。景洪市“四上”企业504家,占全州“四上”企业比重66.5%。其中:工业73家,占全州的49.0%;建筑业62家,占全州的57.4%;批发零售业119家,占全州的73.5%;住宿餐饮业65家,占全州的83.3%;房地产业117家,占全州的69.6%;服务业68家,占全州的73.1%。(详见表三)
(五)与“四上”企业数量相近地区对比情况。截至11月,在129个县市中“四上”企业数量与中国足球彩票相近的县区为楚雄市(555家)、隆阳区(489家)、蒙自市(488家)。从行业类别看,三个县区建筑业企业数量都远超中国足球彩票,三个县区建筑业数量占全部“四上”企业占比分别为26.8%、25.8%、28.1%,中国足球彩票占比为12.3%。中国足球彩票房地产业企业数远超三个县区。(详见表四)
(六)“四上”企业盈亏情况。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369家“四上”企业中(房地产企业财务报表为年报,其他行业财务报表为季度报表),亏损179家,亏损面达48.5%。分行业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3家,亏损28家,亏损面38.4%;有资质的建筑企业58家,亏损31家,亏损面53.4%;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113家,亏损54家,亏损面47.8%;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60家,亏损40家,亏损面66.7%;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65家,亏损26家,亏损面40.0%。
二、需关注的问题
(一)在库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截至目前,景洪市“四上”企业504家,其中,大型企业11家,占比2.2%;中型企业97家,占比19.3%;小型企业135家,占比26.8%;微型企业261家,占比51.7%。全市“四上”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占比较低,近八成为小微企业,企业竞争力差、抗风险能力弱,导致部分行业对龙头企业依赖性高,“四上”企业规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行业部门服务意识较弱。部分行业主管部门未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辖区内的企业缺乏日常监测和跟踪服务,宣传入统力度不够。行业主管部门还普遍存在重申报、轻服务思想,企业申报后,就较少进行跟踪服务,导致部分企业填报数据不全面、不规范、不及时,新纳统的企业一般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低,如不加强扶持培育,企业经营效益下滑,有退库风险。从今年入库企业看,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新入库31家(含年度入库),销售额同比下降6家;规上服务业新入库17家(含年度入库),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家。
(三)部分企业入库意愿不强。企业入库意愿不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怕增加工作量。统计制度规定,入库纳统的企业,需上报定期统计报表(月报、季报)和年度统计报表(年报)到统计部门,这无疑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工作量。二是怕增加税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纳入统计报表报送企业要如实填报经营数据报表,部分企业因有顾虑,存在瞒报、漏报现象。加之部分部门没有深入研究企业入库纳统工作的新政策,对入库纳统工作缺乏主动性,未能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资料,直接影响企业申报入统。
三、工作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四上”企业是拉动经济发展快速增长的重点,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能否真实反映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把符合条件达到标准的“四上”企业及时纳入统计,只有各级各部门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部门之间配合到位,协调到位,切实发挥好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主动性,形成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思想统一的工作氛围,才能使“四上”企业入库纳统工作有的放矢,顺利推进。
(二)主动服务,加强扶持培育。一方面,以中小微企业为重点培养对象,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和培育力度,全面了解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另一方面,鼓励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升企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扩大企业的社会知名度,提升企业的规模和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 注重质量,强化监测机制。一是打破部门数据壁垒,充分发挥市场监管、税务、商务等主管部门职能,利用行业主管部门信息数据,多渠道收集企业资料信息,在本市范围内严排查深挖掘,将“四下”企业中具备较好的成长性、未来一段时间内能成为规模企业的单位作为重点培育对象,结合行业实际分企施策,及时申报纳入统计范围。二是注重入库企业质量,按照现行GDP核算制度,非经普年度GDP核算采用增速倒推总量的方式,GDP的增速与48项基础指标增速息息相关。部分部门为了完成市场主体培育目标,入库时不注重入库企业质量和发展潜力研判,退库时又不及时清理一些毫无拉动作用的企业,导致“四上”企业库企业数量越累越多,但是报送增速不高。因此各行业主管部门需要持续优化“四上”企业,动态更新企业库。
(四)积极引导,加强政策宣传。做好宣传引导,加强政策引导和工作督导,组织人员深入基层,消除企业不必要的顾虑。提升企业对统计工作的认知程度和配合程度,促使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建立统计台账,夯实统计基础,努力营造“四上”企业统计入库工作的良好氛围。同时要确保出台的奖励措施能够兑现,取信于企业,进一步提高企业申报入统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