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洪市2024年社会消费品市场情况简析
- 作者 :向雯雯
- 来源 :景洪市统计局
- 访问次数 :
- 发布时间 :2025-02-06 16:19
2024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随着“两新”政策的加力推进和全年系列主题促消费活动深入开展,消费需求得到有效释放,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壮大,商贸行业经营情况基本稳定,全市消费市场总体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
一、消费市场运行情况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2.3亿元,同比增长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79.6亿元,同比增长5%;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2.7亿元,同比增长5.1%;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158.2亿元,同比增长4.7%,餐饮收入44.1亿元,同比增长6.5%。
(一)消费品市场逐期好转。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较前三季度提升1.4个百分点。其中,12月当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亿元,同比增长12.1%,比11月增长0.7个百分点。从限额以上单位情况看,全年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0.5%,增速较前三季度提升4.7个百分点。
(二)城镇、乡村消费市场稳中有进。城镇市场主体及消费群体较为集中,消费市场回暖较快,城镇消费市场全年较前三季度提升1.4个百分点,乡村市场销售提升1.4个百分点。
(三)居民外出就餐意愿增强,餐费收入回暖较快。旅游人数及外出就餐人数回升,餐费收入快于商品零售,较前三季度餐费收入提升2.3个百分点,商品零售提升1.2个百分点。
(四)生活必需品消费稳中有升。全年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中:
1、基本生活类。粮油、食品类增长1.7%,服装、鞋帽、纺织品类同比增长15%,饮料类下降0.8%,日用品类下降1.8%,烟酒类增长7.5%。
2、消费升级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8.3%,化妆品类下降10.3%,体育、娱乐用品类同比增长18.5%,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6.9%。
3、其他商品。中西药类下降27.8%。
4、重点行业。限上汽车类零售额实现12.1亿元,同比下降11.7%,较上月增长3.6个百分点;限上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30.1亿元,同比增长10.1%,较上月增长1个百分点。
二、批零住餐运行情况
(一)批发业持续高位增长,重点企业作出积极贡献。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8.3%,其中橡胶类企业因橡胶价格的增长,销售拉动限上批发业增长14.1个百分点。
(二)零售业小幅增长,重点品类消费支撑不足。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同比下降0.4%。一是在库19家汽车类企业呈正增长态势企业仅4家,汽车类企业合计下拉限额以上零售业增速1.9个百分点;二是17家石油及制品类销售企业对限额以上零售业拉动较大,拉动2.5个百分点;三是家用电器及电动车虽有“以旧换新”政策支持,但限额以上在库4家家用电器销售企业除1家增幅较大,其他3家家用电器销售企业效果不明显,2家在库电动车销售 企业虽有所增长,但拉动较小。
(三)住宿业、餐饮业缓慢增长。一是住宿企业受网约房的影响,客源分流,但11月份入库报数的三家企业,收入归拢总公司填报,对住宿业拉动较大,拉动整个行业4.2个百分点;二是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多,餐饮业逐步回暖,营业额较前三季度提升1.9个百分点。
三、存在问题
(一)批发业对重点企业依赖程度高。批发业对个别重点企业的依赖程度较大,缺乏新的具有较强带动力的商贸企业,一定程度上影响行业发展活力。
(二)零售业结构不优,负增长企业仍拖累较大。在库77家企业中,汽车类企业共19家,占整个行业24.7%,石油类企业共17家,占整个行业22%。汽车类企业行业负增长对行业影响较大,短期内难以扭正。
(三)限上企业占比较低。从行业指标看,除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占比50.4%以外,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占比31.4%,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占比36.4%,限上餐饮业营业额仅占5.7%。
四、几点建议
(一)继续做好换新工作,增加深度和广度。继续做好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以汽车、家电、家装厨卫为重点的一系列促销活动;充分发挥厂家能动性,进一步打通收旧、拆旧和换新通道,降低换新门槛,缩短以旧换新时间,优化消费者体验,尽快将年轻消费者关心的电子数码产品暂纳入以旧换新补贴范围。不断增加以旧换新的多元化渠道,深入挖掘居家适老化改造中消费品以旧换新需求。
(二)稳步增加居民收入,不断提振消费信心。通过推动“六稳”“六保”、新质生产力发展等举措,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稳步增加居民收入,不断完善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减轻居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利用大数据分析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促消费政策,争取和用好各类奖补资金,最大限度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直接惠及消费者,降低消费门槛,提高居民消费意愿。
(三)加快培育限上单位,增强发展动能。做好限上企业培育工作,加强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的联动配合,密切关注商贸企业经营状况,找准问题、解决问题,做好精准服务,持续助力消费发展。做好企业培育跟踪,加快推动达到限上标准单位入库,发挥新增动能的拉动作用。强化新增长点,保持经济增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