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换成纯文本
  • 页面放大功能
  • 页面缩小功能
  • 页面配色功能
    • 页面原始配色
    • 黑底黄字白链接
    • 黄底黑字蓝链接
    • 蓝底黄字白链接
    • 白底黑字蓝链接
  • 十字辅助线功能
  • 示屏放大器功能
  • 页面后退功能
  • 页面前进功能
  • 退出无障碍

景洪市2022年二季度“四上”单位简析

  • 来源 :景洪市统计局
  • 访问次数 :
  • 发布时间 :2022-07-18 17:58

“四上”单位是指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规模以上服务业四类法人单位的统称。“四上”单位是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引擎,是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地区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点,也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做好全市“四上”单位培育工作,对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有效实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景洪市“四上”单位总体发展良好,但“四上”单位成长压力尚存,抗风险能力较低,值得关注。

一、景洪市 “四上”单位基本情况

(一)“四上”单位数总量保持增长。面对疫情,全市各级各部门采取极具针对性政策措施,支持保护市场主体,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重点帮助受冲击的企业和产业稳固发展,“四上”单位数呈现稳步增长走势。根据汇总资料(不含:破产注销单位和停歇业单位,下同),二季度,景洪市“四上”单位270个(全省129个县市排第13位),同比增长9.76%。其中:工业69个(全省129个县市排第15位),同比增长4.55%;建筑业48个(全省129个县市排第19位),同比增长6.67%;批发零售业66个(全省129个县市批发排第16位,零售排第19位),同比增长8.2%;住宿餐饮业26个(全省129个县市住宿排第8位,餐饮排第32位),同比增长4%;服务业61个(全省129个县市排第8位),同比增长24.49%。(详见图一)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动力较强。从产业构成来看,第二产业“四上”单位117个,占43.33%,同比增长5.41%,其中:工业同比增长4.55%,建筑业同比增长6.67%。第三产业“四上”单位153个,占56.67%,同比增长13.33%,其中:批发零售业同比增长8.2%,住宿餐饮业同比增长4%,服务业同比增长24.49%。(详见图二)


(三)从“四上”单位区域分布上看,受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密度、交通设施、历史条件限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景洪市“四上”单位主要集中在允景洪街道、江北街道、西双版纳旅游度假区、景洪工业园区、嘎洒镇、勐龙镇、勐罕镇等地区,占全部“四上”企业的93.33%。其中工业主要集中在允景洪街道、嘎洒镇、勐龙镇、勐罕镇,占“四上”工业企业的65.22%,建筑业主要集中在允景洪街道,占“四上”建筑业企业的68.75%;批发零售业主要集中在允景洪街道、景洪工业园区,占“四上”批发零售业企业的71.21%;住宿餐饮业主要集中在允景洪街道、江北街道,占“四上”住宿餐饮业企业的84.62%;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允景洪街道、江北街道、西双版纳旅游度假区、景洪工业园区,占“四上”服务业企业的91.8%。(详见表一)


(四)从单位规模看,景洪市“四上”单位大中型单位占比过低,小型单位占主体。全市“四上”单位中,大型单位只有8个,占全部“四上”单位2.96%;中型单位47个,占全部“四上”单位17.41%;小型单位147个,占全部“四上”单位65.93%;微型单位37个,占全部“四上”单位13.7%。(详见表二)


(五)“四上”单位在全州的地位。汇总资料显示,景洪市“四上”单位270个,占全州的65.85%。其中:工业69个,占全州的55.65%,建筑业48个,占全州的63.16%,批发零售业66个,占全州的68.75%,住宿餐饮业26个,占全州的72.22%,服务业61个,占全州的78.21%。(详见图三)


二、几点建议

“四上”调查单位的申报、审核、确认和纳统,是统计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各级统计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把企业纳统责任压到底、压到位。一要严格按照《全国统计系统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维护与使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要求,扎实做好2022年月度调查单位的审核确认工作,及时准确确定“四上”调查单位,严把纳统关口,确保应统尽统。二要加强“四上”调查单位入库情况统计分析,深入了解“四上”调查单位运行情况,摸清应新增而未新增入库单位的真实情况,及时清退不达标单位,夯实基层基础数据。三要进一步做好“四上”调查单位培育工作,精准高效地查找和培育入库单位,建立“准四上”库。根据纳税单位数据,按照“四上”标准,构建达到“四上”标准且能够实施月度、年度纳统的单位库和纳统储备库,结合部门资料、深挖企业入库潜力,有针对性加强重点企业培育,符合条件后及时指导申报纳统。四要加强与部门协作配合,明确部门职责,充分发挥市场监督、税务等部门职能,强化基本单位名录库动态管理和数据共享。